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人。他少年时期即勤奋好学,苦练意志,十六岁时,早已经以文章拜见当时的文章泰斗曾巩,曾巩一看到他的文章就惊奇,称赞他将以文章著名,当时的人都还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曾巩于是留着陈师道,让他在他的门下读书。宋神宗熙宁(1068~1077)中,王安石的经学盛行,陈师道对他的说法不以为然,遂决心不做官。曾巩掌管五朝史事,有权能够自己选择僚属,就推荐陈师道,朝廷以陈师道是一个普通平民感到为难。哲宗元..初年(1086),苏轼、傅尧俞、孙觉都向朝廷推荐陈师道的文章和德行,他被起用为徐州教授,又因梁焘的推荐,担任了太学博士。可是谏官却劾奏他在徐州做官时经常越州界去南京见苏轼,这样他又被改任教授颍州。谏官又弹劾他做官不是由科第晋升,因而他被罢官回家。后又调他为彭泽令,他拒不赴任。陈师道的家素来贫困,有时整天不炊爨,他的妻子因此怒形于色,但是陈师道却毫不忧虑,很久以后,朝廷又召他为秘书省正字。但不久他就逝世,死年四十九岁,他的朋友邹浩为他出钱买棺材安葬。

陈师道高尚正直有节操,能够安贫乐道。他对各种经书都有研究,尤以对《诗经》、《礼经》的研究深刻。他写的文章精美深刻典雅玄妙。他喜欢写诗,自己说是学的黄庭坚,至于其高超处,有人说甚至超过了黄庭坚,但是他只要稍微一不中意,就把诗稿烧掉,因此他的诗稿今天保留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世界上的人只晓得喜欢诵读陈师道的诗和文章,至于他的深奥的学问和高尚的品行,有的人甚至是听都没有听到过。陈师道曾经为黄楼刻铭,曾子固认为它的古奥典雅像秦朝的石刻。

起初,陈师道到京师游学一年多,却从未进过贵人的门。傅尧俞想认识他,先问秦观,秦观说:“这个人不是手里拿着门帖,低着头和颜悦色,等候在公卿门外的那种人,他大概是很难以招致的。”傅尧俞说:“招致他可不是我所敢希望的,我想亲自去见他,就是怕他不愿意和我相见。你能不能把我介绍给陈君呢?”傅尧俞知道陈师道很穷,就揣着黄金想作为馈赠,等到他到了陈师道的住处,听到了他的谈论,就更加敬畏不敢拿出来了。章..在枢密府,将把陈师道推荐给朝廷,也托付秦观为他延请致意。陈师道在回给秦观的信中说“:蒙你屈辱写给我信,信中告诉我章公不惜降屈自己的年龄和资德,以礼招致我,像我这样的不才何以能得到这种殊荣,难道是君侯曾欺骗他吗?公卿不拜见士,这是从古以来就如此,可是竟特别出现在今天而且是对于我本人,这种荣幸有什么比它更大呢?我生性愚昧虽然不足以列于士,但是应该追随君侯之后,顺目前的风气以成章公之名。可是先王的制度,士不经过王命召见为臣,王公就不能见他,这已经成了一种礼制,而它的弊病就是使得有的人一定会想办法推荐自己。所以先王从这个制度的制订一开始就谨为之防备,而作为士子的人则必须世世代代忠实地遵守。师道对于章公,就先王之礼来说,有贵贱的嫌疑,而就自己推荐自己来说又不是平生的旧交,章公虽然可以见,可是礼能够去掉吗?况且章公招见我,大概认为我能遵守区区的礼节,假如我愚昧地冒犯法制和礼义,听到命令就奔走于公卿之门,那就失掉了所以能够召见的品质,章公对我又有什么可取的呢?但虽然这样,却还有一个机会在这里,那就是庆幸章公以后功成身退,头戴幅巾东归,那时师道当骑款段马,乘下泽车,候章公于东门之外,时间那还不算是太晚。”等到章..做了宰相,章..又向陈师道致意想推荐他,可是陈师道始终没有去。陈师道在颍州做官时,苏轼是颍州的知州,对他特别照顾,让他独坐一席,想要他参加门弟子的行列,陈师道却写诗表明他的意愿,诗中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他的自我要求就是这样严谨。

陈师道与赵挺之的女婿是朋友,他素来厌恶赵挺之的为人,恰逢他参加一次郊祀典礼,这一天天气非常冷,他由于家里太穷,穿的衣服没有棉絮,他的妻子就跑到赵挺之的家里去借,借来以后,陈师道问是从什么地方借来的,当他得知是从赵挺之家里借的,就非常生气,坚决拒绝不肯穿,他竟因此得了寒病去世。

随机推荐
(1)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
(2)六乙日庚辰时断
(3)第十三回 鸳鸯带换去香包 大厅房怒打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