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两句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2、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3、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4、后两句诗意: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5、“夜深篱落一灯明”是这首诗最精华的一句,也是由此引发作者的所思所想。篱笆院落,证明这是一个普通人家;这个“落”字还可以理解为关上,关上篱笆做成的院门,亮起灯。能回家的都回来了。
6、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从题目“夜书所见”从字面来理解是对晚上所看见的事进行描述的意思,但是诗的内容更多的侧重于表达因为所见所听而产生的想象。细腻的描述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夜宿江边,看见远处篱笆小院一盏灯光,听着秋风萧萧而产生的思乡之情,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眷恋。
7、【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2、【主旨】1、【原文】《夜书所见》2、【赏析】
8、叶绍翁〔宋代〕
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原文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3、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1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而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描述作者所听到的声音和由此带来的感受。“萧萧”并不是拟声词,而是由被动的声音带来主动的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也是这个意思,用来形容秋天萧瑟的感觉。
13、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全文: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4、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5、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盏灯,一盏温馨的灯,一盏盼归的灯。灯下,有盼儿归的老母亲,有深爱的妻儿。正是因为心里的这盏灯,梧叶、秋风都带着萧瑟的寒意。
16、所以这首诗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漂泊在外的作者夜宿江边的时候看到不远处一个亮着灯的篱笆小院,听着梧叶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挑动了思乡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
17、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8、夜书所见
19、《夜书所见》
20、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2、作者:查慎行(清)
23、叶绍翁(宋)
24、在这首诗里作者用了两个定位,第一个“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江面,第二个“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篱笆小院。因为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所以我们得知作者并不是在篱笆小院,而是在可以看见篱笆小院的江边。“知有”意思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在这里有俩层意思,一个是作者在家的情景,孩子会经常在这个时候挑逗促织;第二层意思就是想象,由篱笆小院的灯光和作者在家时的情景引发的联想:这家的孩子应该也会在这个时候挑逗促织。
25、《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2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27、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
28、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9、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30、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注释孤光:孤零零的灯光。簇:拥起。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31、意思是: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2、《舟夜书所见》
33、《夜书所见》古诗题目的意思:在孤寂的夜里书写自己所思念的景象。夜书所见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4、《夜书所见》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
35、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6、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小满古诗优选78句 人生勉励自己的句子-62句 五四运动口号推荐78句 夕阳渐落天下108句 十大最经典的古诗词409句 饮酒古诗原文陶渊明翻译33句 48个字的古诗词书法作品【精选91句】 天气炎热给顾客的问候语108句 关于毕业的忧伤句子-60句 为家乡加油的句子-63句 2022情侣网名最新款精选99个 快手昵称女生清新【103个精选】 备注看不懂却有意义的给女生【24个精选】 朋友圈搬家套路文案优选89句 经典网络名字大全霸气 优选114句 丰田汽车广告词大全经典【优选37句】 二年级优秀学生座右铭精选好句53句 早安暖心语录经典短句优选72句 形容天气阴晴不定的幽默句子-推荐71句 扎心的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