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踏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
  三国,魏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①诸军会雍、凉以劲卒二十万潜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其兵更下者八万②。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秦佐城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行,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注释】
  ①司马懿:(179~251 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着名的谋略家,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为曹操所忌。张:(?~231 年)字儁伋。三国魏河间鄚(河北任丘北)人。蜀、魏交战中受司马懿节度,追击蜀军,中箭而亡。
  ②其兵更下者八万:蜀汉建兴九年(231 年),诸葛亮五出祁山时,采用长吏杨仪的建议,将士兵分为两部分,轮流进攻,以克服部队疲劳和粮食运输的困难。
  【译文】
  凡是与敌作战,当士兵踏上九死一生之地时,就没有后悔恐惧之心,这都是诚信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将帅讲信用,而且诚心对待士兵,士兵就会毫不犹豫地拼死效力,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兵法说:讲信用就不会受欺骗。
  三国时期,魏明帝征伐蜀国回到长安,派遣司马懿、都督张诸军会同雍州(今西安市西北)、凉州共20 万人秘密指向剑阁(在四川省北部、嘉陵江流域)。蜀汉丞相诸葛亮当时在祁山旌旗高树,兵器锋利,守备着险要之地。蜀国部队应该轮换8 万兵士。当时恰逢魏军开始布阵,蜀国轮换下的兵士也在等待交换,秦佐城看到敌人兵力众多,势力强盛,担心自己不能制胜,建议停止更换,将应该换下的兵士留一个月再走,以此壮大自己的声势。诸葛亮说:“我统帅军队以讲信用为根本,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信用,是古人最痛惜的事情。要走的人很快就会整好装,等待启程,因为家里的妻子像鹄一样伸颈站立盼望,计算着回归的日子。现在我们虽然面临着战阵的困难,但礼义不可废置。”于是便催着他们都快点离开。这样,要走的人非常高兴,而且自愿留下再参战一次。出征者个个奋勇,决心拼死一战,大家都说:“诸葛公的恩情,就是死也报答不完。”临战的那一天,无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结果杀了张,打退了司马懿,一战获得全胜,这都是讲信用的缘故啊。
  

随机推荐
(1)第三回 (缺)
(2)第2 回 病二郎镖店遇友  王河龙救驾拿贼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