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中风 。七八曰 。(业已热除而身凉 。而复)续来寒热 。发作有(一定之)时 。(因其病而问其)经水(已来而)适断者 。(盖以经水断于内 。而寒热发于外 。虽与经水适来者不同 。而)此(症亦名)为热入血室 。其血(为邪所阻 。则)必结 。(结于冲任厥阴之经脉 。内未入脏 。外不在表 。而在表里之间 。乃属少阳 。)故使(寒热往来)如疟状 。发作有时 。(以)小柴胡汤主之 。(达经脉之结 。仍藉少阳之枢以转之 。俾气行而血亦不结矣 。)

此为中风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者 。出其方治也 。盖以邪既流连于血室 。而亦浸氵㸒于经络 。若但攻其血 。血虽去而邪必不尽 。且恐血去而邪反得乘虚而入也 。故小柴胡汤解其热邪 。而乍结之血自行矣 。

(热入血室 。不独中风有之 。而伤寒亦然 。)妇人伤寒(寒郁而)发热 。(当其时)经水适来 。(过多不止 。血室空虚 。则热邪遂乘虚而入之也 。昼为阳而主气 。暮为阴而主血 。今主气之阳无病 。故)昼日明了 。(主血之阴受邪 。故)暮则谵语 。(谵语皆非习见之事 。)如见鬼状者 。(医者可于其经之适来 。而定其证曰 。)此为热入血室 。(非阳明胃实所致也 。既非阳明胃实 。则)治之(者)无(以下药)犯(其)胃气 。(以)及上二焦 。(一曰胃脘之阳 。不可以吐伤之 。一曰胃中之汁 。不可以汗伤之 。惟俟其经水尽 。则血室之血 。复生于胃腑水谷之精 。)必自愈 。

此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来者 。详其证治也 。师不出方 。盖以热虽入而血未结 。其邪必将自解 。汗之不可 。下之不可 。无方之治 。深于治也 。郭白云谓其仍与小柴胡汤 。或谓宜刺期门 。犹是浅一层议论 。

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当表邪方盛之际 。而)经水适来 。(盖经水乃冲任厥阴之所主 。而冲任厥阴之血 。又皆取资于阳明 。今)得(病)之(期 。过)七(日而至)八日 。(正值阳明主气之期 。病邪乘隙而入 。邪入于里 。则外)热除 。(其)脉迟身凉和 。(已离表证 。惟冲任厥阴 。俱循胸胁之间 。故)胸胁满 。(但病不痛 。与大结胸不按自痛 。小结胸按之始痛分别 。究其满盛 。亦)如结胸(之)状 。(而且热与血搏 。神明内乱 。而作)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治者握要而图 。)当刺(肝募之)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 。(何以谓之实 。邪盛则实也 。)

此承本篇第一节 。而言中风热入血室之证治也 。但第一节言寒热已除而续来 。此言寒热方盛而并发 。前言经水已来 。而适断 。此言方病经水之适来 。前言血结而如疟 。此言胸胁满如结胸 。前无谵语 。而此有谵语 。以此为别 。

(然亦有不在经水适来与适断 。而为热入血室者 。不可不知 。)阳明病 。下血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证通身无汗 。)但头(上)汗出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泻之 。(令通身) 然汗出者愈 。

此言阳明病 。亦有热入血室者 。不必拘于经水之来与断也 。但其证下血头汗出之独异也 。盖阳明之热 。从气而之血 。袭入胞宫 。即下血而谵语 。不必乘经水之来 。而后热邪得以入之 。彼为血去而热乘其虚而后入 。此为热入而血有所迫而自下也 。然既入血室 。则不以阳明为主 。而以冲任厥阴之血海为主 。冲任 。奇脉也 。又以厥阴为主 。厥阴之气不通 。故一身无汗 。郁而求通 。遂于其少阳之腑而达之 。故头上汗出 。治法亦当刺期门 。以泻其实 。刺已 。周身 然汗出 。则阴之闭者亦通 。故愈 。

妇人咽中(帖帖)如有炙脔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俗谓之梅核气 。病多得于七情郁气 。痰凝气阻 。以)半夏浓朴汤主之 。

此为痰气阻塞咽中者 。出其方治也 。

徐忠可云、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 。嗽不出 。余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愈 。后每复发 。细问之 。云夜中灯下 。每见晕如团五色 。背脊内间酸 。其人又壮盛 。知其初因受寒 。阴气不足 。而肝反郁热 。甚则结寒微动 。挟肾气上冲 。咽喉塞噎也 。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菊花丹皮肉桂 。晕乃渐除 。而咽中亦愈 。故曰男子间有之 。信不诬也 。

半夏浓朴汤方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 。以水一斗 。煎取四升 。分温四服 。日三 。夜一服 。

妇人脏燥 。(脏属阴 。阴虚而火乘之 。则为燥 。不必拘于何脏 。而既已成燥 。则病证皆同 。但见其)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作 。(现出心病 。又见其)数欠(喜)伸 。(现出肾病 。所以然者 。五志生火 。动必关心 。阴脏既伤 。穷必及肾是也 。以)甘麦大枣汤主之 。

此为妇人脏燥 。而出其方治也 。麦者 。肝之谷也 。其色赤 。得火色而入心 。其气寒 。乘水气而入肾 。其味甘 。具土味而归脾胃 。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 。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 。而交会于中土也 。

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亦补脾气 。

妇人吐涎沫 。(上焦有寒饮也 。)医(者不与温散 。而)反下之 。(则寒内入 。而)心下即痞 。当先治其吐涎沫 。(以)小青龙汤主之 。(俾外寒内饮除 。而)涎沫(可)止 。(涎沫止后 。)乃治(其)痞 。(亦如伤寒表解乃可攻里之例也 。以)泻心汤主之 。

此为吐涎沫与痞兼见 。而出先后之方治也 。

小青龙汤方(方见肺痈)

泻心汤方(见惊悸)

妇人之病 。(所以异于男子者 。以其有月经也 。其因月经而致病 。则有三大纲 。曰)因虚(曰)积冷(曰)结气 。(三者 。或单病 。或兼病 。或新病 。或相因而为病 。或偏胜而为病 。病则)为诸经水断绝 。(此皆人之病根也 。其曰诸者奈何 。以经水有多少迟速 。及逢期则病 。与大崩漏难产之后不来等证 。皆可以此例之 。无论病之初发 。以)至(病)有历年 。(大抵气不足则生寒 。气寒则)血(亦)寒(由是冷侵不去而为)积(气着不行而为)结 。胞门(为)寒(所)伤 。(由外而入内 。由内而达外 。渐至)经络凝坚 。(经水之源头受伤 。则病变无穷矣 。然又有上中下之分 。其病)在上(肺胃受之,若客寒而伤逆于胃口 。则为)呕吐涎唾 。(或寒)久(变热 。热盛伤肺 。则)成肺痈 。(其)形体(之受)损(则一 。而为寒为热 。俨若两人之)分 。(病若)在中(肝脾受之 。邪气从中)盘结 。(或为)绕脐寒疝 。或(为)两胁疼痛 。与(胞宫之)脏相连 。(此寒之为病也 。)或(邪气郁)结(为)热中 。(热郁与水寒相搏 。)痛在关元 。脉(现出)数(热 。而身)无(溃烂与痛痒等)疮 。(其)肌(肤干燥 。状)若鱼鳞 。(偶逢交合)时着男子 。非止女身 。(此热之为病也 。所以然者 。何义 。盖以中者 。阴阳之交也 。虽胞门为寒伤则一 。而中气素寒者 。以寒召寒 。所谓邪从寒化是也 。中气素热者 。寒旋变热 。所谓邪从热化是也 。病若)在下(肾脏受之也 。穷而归肾 。证却)未多 。经候不匀 。令阴(中)掣痛 。少腹恶寒 。或(上)引腰脊 。下根气街 。气冲急痛 。膝胫疼烦 。(盖以肾脏为阴之部 。而冲脉与少阴之大络 。并起于肾故也 。甚则)奄忽眩冒 。状如厥巅 。(所谓阴病者 。下行极而上也 。)或有忧惨 。悲伤多嗔 。(所谓病在阴 。则多怒及悲愁不乐也 。总而言之曰 。)此皆带下 。非有鬼神 。(言病在带脉之下为阴 。非后人以不可见之鬼神为阴也 。)久则(肌肉削而)羸瘦 。(气不足则)脉虚多寒 。(统计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之)三十六病 。千变万端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 。行其针药 。治危得安 。其虽同病 。脉各异源 。(寻其所异之处 。即为探源 。)子当辨记 。勿谓不然 。

此言妇人诸病 。所以异于男子者 。全从经起也 。病变不一 。因人禀有阴阳 。体有强弱 。时有久暂而分 。起处以三大纲总冒通节 。中又分出上中下以尽病变 。后以此皆带下四字 。总结本节之义 。至于言脉 。百病皆不外阴阳虚实四个字 。而又以弦紧为言者 。盖经阻之始 。大概属寒 。气结则为弦 。寒甚则为紧 。示人以二脉为主 。而参之兼脉则得耳 。

问曰 。妇人年五十所 。(七七之期已过 。天癸当竭 。地道不通 。今)病(前阴血)下利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 。少腹里急 。腹满 。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 。何也 。师曰 。(前言妇人三十六病 。皆病在带脉之下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 。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 。(盖以瘀血不去 。则新血不生 。津液不布 。)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 。(况暮热掌心热 。俱属阴 。任主胞胎 。冲为血海 。二脉皆起于胞宫 。而出于会阴 。正当少腹部分 。冲脉挟脐上行 。冲任脉虚 。则少腹里急 。有干血亦令腹满 。其为宿瘀之证无疑 。)当以温经汤主之 。

此承上节言历年血寒积结胞门之重证 。而出其方治也 。

尤在泾云、妇人年五十所 。天癸已断 。而病下利 。似非因经所致矣 。不知少腹旧有积血 。欲行而未得遽行 。欲止而不能竟止 。于是下利窘急 。至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者 。血结在阴 。阳气至暮 。不得入于阴 。而反浮于外也 。少腹里急腹满者 。血积不行 。亦阴寒在下也 。手掌烦热 。病在阴 。掌心亦阴也 。唇口干燥 。血内瘀者不外荣也 。此为瘀血作利 。不必治利 。但去其瘀 。而利自止 。

吴茱萸桂枝丹皮 。入血散寒而行其瘀 。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 。人参甘草姜夏以正脾气 。盖瘀久者荣必衰 。下多者脾必伤也 。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温二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 。久不受胎 。兼治崩中去血 。或月水来过多 。及至期不来 。

李氏云、内经谓血气虚者 。喜温而恶寒 。寒则凝涩不流 。温则消而去之 。此汤名温经 。以瘀血得温即行也 。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 。未尝以逐瘀为事 。而瘀血自去者 。此养正邪自消之法也 。故妇人崩淋不孕 。月事不调者 。并主之 。

(妇人因经致病 。凡三十六种 。皆谓之)带下经水(因寒而瘀 。)不(能如期而)利 。(以致)少腹满痛 。(然既瘀而不行 。则前经未畅所行 。不及待后月之正期而先至 。故其)经一月再见者 。(以)土瓜根散主之 。

此为带下而经候不匀一月再见者 。出其方治也 。土瓜 。即王瓜也 。主驱热行瘀 。佐以虫之蠕动逐血 。桂芍之调和阴阳 。为有制之师 。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 。杵为散 。酒服方寸匕 。日三服 。

寸口脉(轻按)弦而(重按)大 。弦则为(阳微而递)减 。大则为(外盛而中)芤 。减则(阳不自振 。)为(诸)寒 。芤则(阴不守中)为(中)虚 。寒虚相搏 。此名曰革 。(革脉不易明 。以弦减芤虚形容之 。则不易明者明矣 。凡)妇人(得革脉 。气血虚也 。内无以养脏腑 。外无以充形体 。)则(胎亦无以养矣 。故)半产(其气不能转运而)漏下 。(用)旋复花汤(运气行血以)主之 。

此为虚寒而半产漏下者 。出其方治也 。但此方为调气行血之用 。或者病源在肝 。肝以阴脏而含少阳之气 。以生化为事 。以流行为用 。是以虚不可补 。解其郁聚 。即所以补 。寒不可温 。行其气血 。即所以温欤 。钱氏谓必是错简 。半产漏下 。气已下陷 。焉有用旋复花下气之理 。两说俱存 。候商 。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煎取一升 。顿服之 。

妇人陷经 。(其血)漏下(不止 。且血色)黑(亦)不解 。(是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荣气腐败 。然气喜温而恶寒 。以)胶姜汤主之 。

此为陷经而色黑者 。出其方治也 。方未见 。林亿云、想是胶艾汤 。千金胶艾汤有干姜 。似可取用 。丹溪谓经淡为水 。紫为热 。黑为热极 。彼言其变 。此言其常也 。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 。(盖少腹 。胞之室也 。胞为血海 。有满大之象 。是血蓄也 。若)小便微难而不渴 。(可知其水亦蓄也 。若病作于)生(产之)后者 。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宜用水血并攻之法 。以)大黄甘遂汤主之 。

此为水血并结在血室 。而为少腹满 。大小便难 。口不渴者 。出其方治也 。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 阿胶(各二两)

上三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 。其血当下 。

妇人经水(久闭不至者 。有虚实寒热之可辨也 。有行而不畅者 。如一月再见之可征也 。若小腹结痛 。大便黑 。小便利 。明知血欲行而)不(肯)利下 。(不得以寻常行血导气 。调和营卫 。补养冲任之法 。迂阔不效 。径以)抵当汤主之 。

此为经水不利之属实者 。出其方治也 。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虻虫(熬各三十个)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 。为末 。水五升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

妇人经水闭(而)不利 。(其子)脏(因有凝滞 。而成)坚癖(又因湿热腐变 。而为下)不止 。(其凝滞维何 。以子脏)中有干血 。(其下不止维何 。即湿热腐变所)下(之)白物 。(时俗所谓白带是也 。宜用外治 。治以)矾石丸主之 。

此为经水闭由于子脏有干血 。得湿热而变成白物者 。出其方治也 。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 。末之 。炼蜜丸枣核大 。五内中 。剧者再内之 。

妇人六十二种风 。腹中血气刺痛 。红蓝花酒主之 。

此为妇人凡有挟风 。腹中血气刺痛者 。出其方治也 。言血气者 。所以别乎寒疝也 。六十二种未详 。

张隐 云、红花色赤多汁 。生血行血之品也 。陶隐居主治胎产血晕 。恶血不尽 。绞痛 。胎死腹中 。金匮红蓝花酒 。治妇人六十二种风 。又能主治 疟 。临川先生曰、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盖风乃阳邪 。血为阴液 。此对待之治也 。红花枝茎叶 。且多毛刺 。具坚金之象 。故能制胜风木 。夫男女血气相同 。仲祖单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者 。良有以也 。盖妇人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所不足者 。乃冲任之血 。散于皮肤肌腠之间 。充肤热肉 。生毫毛 。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须 。女人月事以时下 。故多不足也 。花性上行 。花开散蔓 。主生皮肤间散血 。能资妇人之不足 。故主治妇人之风 。盖血虚 。则皮毛之腠理不密 。而易于受风也 。此血主冲任 。故专治胎产恶血 。灵枢经云、饮酒者 。卫气先行皮肤 。故用酒煎 。以助药性 。疟邪亦伏于膜原之腠理间 。故能引其外出 。夫血有行于经络中者 。有散于皮肤外者 。而所主之药 。亦各不同 。如当归地黄甘草之类 。主养脉内之血者也 。红蓝花 。主生脉外之血者也 。川芎芍药丹皮红菊之类 。又内外之兼剂也 。学人能体认先圣用药之深心 。思过半矣 。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二两)

上一味 。酒一大升煎减半 。顿服一半 。未止 。再服 。

妇人腹中诸疾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 。

此为妇人腹中诸疾痛 。而出其方治也 。寒热虚实气食等邪 。皆令腹痛 。谓可以就此方为加减 。非真以此方而统治之也 。

尤在泾云、妇人以血为主 。而血以中气为主 。中气者 。土气也 。土燥不能生物 。土湿亦不生物 。芎芍滋其血 。苓术泽泻治其湿 。燥湿得宜 。而土能生物 。疾痛并蠲矣 。

当归芍药散方(见妊娠)

妇人腹中痛 。小建中汤主之 。

此为妇人虚寒里急腹中痛者 。出其方治也 。按伤寒论云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 。宜小建中汤主之 。不瘥 。更与小柴胡汤 。

小建中汤方(见虚劳)

问曰 。妇人病饮食如故 。烦热不得卧 。而反倚息者 。何也 。师曰 。(饮食如故者 。病不在胃也 。烦热者 。阳气不化也 。倚息不得卧者 。水不下行也 。)此名转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不顺而)了戾 。故致此病 。(既无兼证 。)但当利(其)小便 。则(胞中之气 。使之下行气道 。斯胞系不了戾而)愈 。(以)肾气丸主之 。

此为转胞证 。胞系了戾而不得溺者 。出其方治也 。了戾与缭戾同 。言胞系缭戾而不顺 。而胞为之转 。胞转则不得溺也 。治以此方 。补肾则气化 。气化则水行而愈矣 。然转胞之病 。亦不尽此 。或中焦脾虚 。不能散精归于胞 。及上焦肺虚 。不能下输布于胞 。或胎重压其胞 。或忍溺入房 。皆能致此 。当求其所因而治之 。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 。末之 。炼蜜和丸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 。加至二十丸 。日再服 。

妇人阴(中)寒 。(宜)温(其)阴中(不用内服 。止以药纳入 。谓之)坐药 。蛇床子散主之 。

此遥承上节令阴掣痛少腹恶寒证 。而出其方治也 。但寒从阴hu所受 。不从表出 。当温其受邪之处 。则愈 。蛇床子温以去寒 。合白粉燥以除湿 。以寒则生湿也 。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

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许 。和合相得 。如枣大 。绵裹内之 。自然温 。

少阴(肾)脉滑而数者 。(滑主湿 。数主热 。湿热和合 。而结于阴分 。故令前)阴中即生疮 。阴中蚀疮烂者 。(乃湿热之盛而生历也 。)野狼牙汤洗之 。

此为湿热下流于前阴 。阴中生疮蚀烂者 。出其方治也 。野狼牙草味酸苦 。除邪热气 。疥瘙恶疮 。去白虫 。故取治之 。若无野狼牙草 。以野狼毒代之 。

野狼牙汤方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 。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以绵缠箸如茧 。浸汤沥阴中 。日四遍 。

附妇人阴挺论

阴挺证 。坊刻外科论之颇详 。大抵不外湿热下注为病 。薜立斋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为主 。以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之类为辅 。可谓高人一着 。而究治无一效 。何也 。盖为前人温热二字误之也 。

予在籍时 。医道颇许可于人 。治疗三十七载 。阅历不为不多 。而阴挺证 。从未一见 。意者古人用心周到 。不过得所闻而备其病名乎 。迨辛酉以县令发直候补 。公余之顷 。时亦兼理斯道 。方知直隶妇女 。十中患此病者 。约有三四 。甚者突出一二寸 。及三四寸 。大如指 。或大如拳 。其形如蛇如瓜如香菌如虾蟆不一 。或出血水不断 。或干枯不润 。或痛痒 。或顽麻不一 。以致经水渐闭 。面黄食少 。羸瘦咳嗽吐血 。寒热往来 。自汗盗汗 。病成劳伤而死 。轻者但觉阴中滞碍 。而无其形 。或有形亦不甚显 。无甚痛害 。若经水匀适 。尚能生育 。时医名之曰 。又名吃血劳 。所用之药 。均无一效 。或用刀割 。一时稍愈 。旋且更甚 。

余亦尝按前人之法而治之 。亦未见效 。未知何故 。后读内经金匮千金等书 。及各家秘藏等本 。寻其言外之旨 。而参以所见所闻 。颇有所悟 。因知此证南人不患 。即偶有之 。治亦易愈 。北人常患 。治皆罔效 。自有其故 。盖以南人之阴挺由于病变 。书有其方 。按法多效 。北人之阴挺 。由于气习 。病象虽同 。而病源则异 。所以弗效 。其云气习奈何 。北俗日坐湿地 。夜卧土炕 。寒湿渐积 。固不待言 。男子劳动而散泄 。妇人则静而常伏 。至春夏以及长夏 。湿得暑气之蒸 。上腾有如蒸饭 。妇女值经水之适来 。血海空虚 。虚则善受 。且终日坐于湿地 。而勤女红 。土得人气而渐干 。湿随人气以内入 。即金匮胞门寒伤之义 。更有甚者 。长夏干土 。得雨之后 。则土中之虫 。无不蠕动 。一闻血腥之气 。虫头上仰 。嘘吸其气 。虫为阴类 。血为阴汁 。以阴从阴 。毒瓦斯并之 。即为阴挺之病根 。推而言之 。即不坐湿地 。凡妇女不用马桶 。蹲于厕中而便溺 。厕中为污秽幽隐之处 。更多湿虫之潜伏 。其毒瓦斯皆能随其血腥之气而上乘之也 。

余家山中 。每见小儿坐于湿地 。多患阴jing肿胀 。或作痛痒 。俗谓蚯蚓吹也 。治者揭开鸭嘴含之 。以鸭喜食蚓也 。或以花椒白矾汤洗之 。以椒能胜寒 。矾能除湿也 。知此 。而阴挺之病根 。更了如指掌矣 。医者不察其由 。止按成方以施治 。无怪病日增剧 。更有一种渔利之徒 。以下水消肿攻毒之峻药 。为丸内服 。又以蟾酥硼砂芒硝麝香雄黄冰片阿魏白砒之类外敷 。为害更烈 。余所以不忍默然而坐视也 。

予于此证之初患者 。以五苓散料 。加蜀椒黄柏小茴附子沙参川芎红花之类 。蜜丸 。每服四钱 。一日两服 。外以花椒苦参苍术槐花煎汤 。入芒硝熏洗 。又以飞矾六两 。铜绿四钱 。五味子雄黄各五钱 。桃仁一两 。共为细末 。炼蜜为丸 。每重四钱 。雄黄为衣 。纳入阴中 。奇效 。或久而成劳 。经水不利 。以温经汤肾气丸主之 。而龟版鳖甲蒺藜之类 。随证出入加减 。亦有愈者 。笔楮难尽 。惟于金匮妇人杂病及全部中 。属词比事 。得其一言一字 。以启悟机 。断无不可治之证矣 。

续记

傅廉访观察清河时 。其弟南安寄来慎修(修园 。又号慎修 。)医两卷 。东皋四书文八卷 。披阅不倦 。题句云 。东皋制义慎修医 。万顷汪洋孰望涯 。辛酉余到直接补 。叨识于牡牝元黄之外 。此一时之盛事也 。亦彼时之仅事也 。日者 。奉委赴热河 。禀辞甫出 。又传入署 。曰 。雅着数种 。俱经抄录 。详加评点 。但集中阙妇人阴挺一证 。此证北方最多 。亦最险逆而难治 。必不可阙 。若到热河辨公 。公余当续补之 。予答以近日医过两人效获之故 。差次繁冗之中 。立论尚恐弗详 。不如即于寓中走笔书之 。书成呈阅 。一阅一击节 。又问曰 。闻二十年前 。患此者少 。自此地种产甘薯 。妇女食之 。多生此疮 。盖以疮形与甘薯相仿也 。余曰、此亦想当然语 。其实不然 。甘薯始自闽省 。俗名地瓜 。性同山药 。而甘味过之 。闽自福清以南 。及漳泉二府滨海处 。以此作饭 。终身不生他病 。本草从新谓其补脾胃 。驱湿热 。养气血 。长肌肉 。海滨人多寿 。皆食此物之故 。今薯谱极赞其功 。闽人治下痢 。以白蜜同煮食之 。甚效 。妇人患赤白带 。用此法亦效 。可知其利湿热之功钜也 。味甘属土 。土能胜湿 。可知其利湿之功尤钜也 。鄙意以甘薯堪为阴挺病之专药 。盖以阴挺之本 。不离于湿 。而此为探本之治 。阴挺之形 。突出如瓜 。而此为象形之治 。患此者 。令其如法服药敷药之外 。又以此物代饭 。其效当必更远 。观察曰善 。

请附于前着之后 。以补千古之阙 。并析一时之疑 。洵大方便之一事 。

胃气下泄 。(不从大便为失气 。而从前)阴吹(出)而正喧 。(谓其连续不绝 。喧然存声 。)此谷气之实(大便不通故)也 。(以)膏发煎主之 。(取其滋润以通大便 。则气从大便而出 。此通而彼塞矣 。)

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 。和膏中煎之 。发消药成 。分再服 。病从小便出 。按千金云、太医尉史脱家婢黄病服此 。胃中燥粪下便瘥 。神验 。

徐忠可云、下泄与下陷不同 。下陷为虚 。下泄者气从阴门而泄出 。故曰阴吹 。吹者 。气出而不能止也 。

尤在泾云、谷气实者 。大便结而不通 。是以阳明下行之气 。不得从其故道 。而乃别走旁窍也 。猪膏发煎 。润导大便 。便通气自归矣 。

小儿疳虫蚀齿方

雄黄 葶苈

上二味 。末之 。取腊月猪脂 。熔以槐枝 。绵裹头四五枚 。点药烙之 。

附引牛痘法

按婴儿之有痘患久矣 。宋以来始有引痘一法 。取痘苗吹入鼻孔 。递入五脏 。引毒以外出 。可谓事捷而功鉅矣 。然犹不能操券而万全 。则尽美而未尽善焉 。粤东有种牛痘法 。自岛夷传入 。其法取牛痘以为苗 。此盖考诸本草纲目见稀痘方 。用白牛虱而有悟也 。至其引法 。则取手少阳之经穴 。一曰消烁 。一曰清冷渊 。按古针刺法 。用尖刀拨开皮膜 。将痘浆点入 。满浆脱痂 。无不按其常期 。亦永无再出之患 。所以然者 。痘毒秉于先天 。深藏于肾 。手少阳三焦有气无形 。与足少阴之肾气相通 。内经云、少阳主肾所生病 。又云、少阳属肾是也 。痘浆一从少阳经点入 。即能直入肾经 。引肾脏深藏之毒 。还按手少阳之经穴而出 。故痘出之数 。适与拨点之数相符 。而不别生枝节 。且不用方药 。而小儿之饮食嬉戏如常 。真万不失一焉 。此以视夫吹鼻之术 。不更为尽美而尽善也哉 。予莅任燕京 。见是法而羡之 。因又虑其术无由广 。特笔之书 。以附圣经之末 。使传于天下后世 。是亦区区保赤之婆心也夫 。


随机推荐
(1)俞序第十七
(2)顾可学传
(3)第二回 长安街花担上遇良缘 红菟村诗扇中得佳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