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1、德国人对文化(Kultur)一词的崇敬与德国哲学之父康德有极大的关系。社会在急剧发展变革中,产生了文明和文化二个概念的某种对立。康德敏锐的感觉到这一点。他说:“我们通过艺术和科学达到了很高的修养,我们太文明了,以至于繁文缛节成为了累赘。”

2、寿命、教育水准、生活质量--联合国人文指数

3、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4、按摩根的分类,欧洲、亚洲早就进入文明时代,欧洲各国和亚洲各国都是文明国家,但他们的文化千差万别,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5、(2)体验。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深度体察、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的事物,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体验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体验可以以不同的标准分为感觉体验、视觉体验、动手体验、情感体验或者成功体验、挫折体验等。

6、摩根给我们带来了难题,从此之后,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文明和文化二个本来不混淆的概念。是文化高于文明,还是文明高于文化?是文化更具有重要性,还是文明更具有重要性?

7、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

8、贲卦的象辞说:“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王弼注:“处贲之时,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占卦占到贲卦,君子认真处理好政务,但不敢判决犯人。判决犯人被认为是威刑,不是文明。这对于那些认为刑法无所不能的观点是一种坚决的驳斥。

9、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

10、(3)宗教知识。可以这样说,学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应该就是人性“向善”的教育。“向善”的力量足以使学生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学生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

11、什么是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共知识的重要关切,甚至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关切。即使一个企业家也不能置身度外,必须有自己的解读,努力看懂文明和文化与企业战略具有的内在联系。文明和文化源自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近代翻译家把西方学中术的“civilization”和“culture”翻译为“文明”和“文化”,很好的把西方学术思想和中国古典思想结合在一起。

12、人事,多指人世间事--古义

13、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科技奥运是说:08年奥运会有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建筑。人文奥运是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绿色奥运是说:中国将走环保路线在奥运期间和未来。

14、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15、以城市出现来定义文明是最初的意义。古代出现过很多辉煌的城市,这些城市虽然都不复存在,但遗址还在,通过考古可以获得大量的物质见证和远古生存信息。这样使文明一词具有物质化的倾向。

16、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17、习俗,人情。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18、是啊,是该问问自己:除了“以人为本”这个说得多做得少的口头禅,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

19、对照别人,看看我们自己,我想,感到羞愧的不应只是梁晓声。台湾作家龙应允说“文化可以立国”。我想,为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也为我们自己更自在,补经济课,补科技课,补法律意识课,都不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是“人文”这一课。

20、文明一词经历了三次语义的重大升级。第一次只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专业术语,是指原始部落从散居发展出古代城市及其物质遗存,第二次升级是生活中使用刀叉、手帕、痰盂等而产生的卫生习惯的提升及其行为的优雅和礼仪,现在正经历第三次升级,人们更多的从历史长河来看待文明——人类精神成就和物质活动的顶层设计和产生的结果。

21、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

22、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自觉,听从自觉的道德律令发出的指令,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共同标准。所以康德说:“道德观念属于文化范畴”,这是他对文化一词的高度赞美,而对文明一词明显带有讥讽。后来的德国文化界继承了康德的定义。到了一次大战以后,德国人找到了厌恶文明一词的新理由,因为英法以文明的名义联合起来对抗德国,并打败了德国。

23、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24、这个其实很简单,很多科目都是这样的,语文的工具性你每天都在用,就是跟人交流沟通,能写文章。人文性就是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改变思想,塑造价值观。

25、文化一词被泛化和低俗化是一种新的趋势,文化一词的纯洁性正经受大众的考验,脱离文明的文化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文明具有越来越多的规则性和发展轨迹,越来越多的可预测性,而文化则呈现更多的自由和绚丽多彩。二者应该是很好的结合,把文明和文化统合起来考量显得日益重要。

26、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即栽培之意。很显然,文化(culture)与有教养联系在一起,有文化的人就是有教养的人。欧洲社会中层阶级通过使自己变得有教养而逐渐被上流社会所接纳,教养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可度,改变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直接影响婚姻和职业晋升,更能获得荣誉感,甚至改变家族的命运。

27、人文指的是道德人伦。也就是伦理道德。

28、《文明的进程》一书的德国作者诺贝特·埃利亚斯说,自古以来很多哲学家对文明一词下过不同的定义,达到300多种,但没有一种定义能够反映文明的本质。

29、《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文就是一种图像,玉表面交错的纹理,非常美丽,而且能够从表面深入内部。读懂表面的文就能够洞察内部的文,因为纹理是一致的。天文就是天的纹理,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纹理,纹理即文理。文就引申为美丽、延续性、内在、优雅、修饰、修养等美好的内涵。

30、从《易经》的乾卦和贲卦,还有王弼的注解,我们知道祖先对文明的定义是,宇宙是有文明的,人类文明来源于宇宙文明。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利用感化的内在力量来实现社会的美好愿景,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

31、首先看“人文”;所谓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32、文化就是文明之光照耀之下,人性受到柔性力量的鼓舞,潜移默化,彻底改变,从而实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变。中华先祖的文明观和文化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思想光辉。

33、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我们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我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而且他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34、(4)美学知识。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与世俗人生保持适度距离,生活得有情致、有韵味、有活力、有光彩、有价值。

35、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个历史阶段显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36、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37、人文精神

38、在谥号中,文是最高贵的谥号。周文王是第一个谥号为文的君王。孔子在匡地临难,命在旦夕,于是说:“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周文王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文王死了以后,文明传承的接力棒不是交给我了吗?“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上天将要毁灭(华夏)文明的话,后代子孙就必然会永远失去文王传下来的伟大文明(我今天必将死于匡人之手)。如果上天不会毁灭(华夏)文明的话,匡人没有能力杀死我。

39、文明一词越来越热,这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引起的。什么是文明?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40、人文方法是现代教师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手段。

41、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42、这些定义充分反映了英法二国与德国对文明和文化的不同理解,但也都缺乏了文明一词最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正在发展中,人类要把心中的光荣梦想和自豪赋予在这个伟大的词汇中,而不是局限在早先的使用刀叉、手帕,客厅放一个痰盂这类优雅生活的点点滴滴。

43、这让我想起远去异国的侄儿讲过的另一个故事:一次周末休闲,兴趣盎然地随一位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台湾同胞去悉尼近海捞捕鱼虾。每撒下一网都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同胞总要一番挑拣,然后将剩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侄儿不解地问,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位同胞平静地回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不管你啊?”那位同胞淡淡一笑道:“处久了你就知道,在这里,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来督促。”

44、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45、寿命、教育水准、生活质量--联合国人文指数  基本解释:  [humanculture]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详细解释:  1.指礼乐教化。。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唐皎然《读张曲江集》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孙中山《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  《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李贤注:“人文犹人事也。”   4.习俗,人情。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46、下里巴人吉他

47、在发展文明内涵的同时,文化的内涵必须保持它的个性化和优雅情调。文明是骨架,文化是血肉。我们似乎认为,把文化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传统,把文明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进步。

48、我们暗暗觉得,把文化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传统,把文明看得更重要的国度更重视进步。如果这样理解的没错,就很好理解德国人与英法之间关于文化和文明何者更重要的分歧。

49、中国古代没有文化这个词,这是由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词转化而来,是指文明的作用能够感化天下所有人。

50、文明与文化是含义近似的词,有时可以互换,但又有微妙的差别,绝对不可互换。文化一词的内涵相对比较固定,文明一词的内涵正在发展之中,不断注入新的含义,甚至倾注了人类的某种梦想和自豪。

51、王弼作注:“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个注解比今天文明的300多个定义更为精辟。魏王弼生活于公元3世纪,只活了24岁,却注解了《易经》、《道德经》、《论语》三部中国文化代表作,而且他的注解十分深刻。

52、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3、人文方法

54、理解了中国古代典籍的文明和文化的内涵,再来看西方人是如何使用文明和文化二词的。今天的文明是英文civilization一词的翻译,文化是英文culture一词的翻译。西方学者描述人类现象时经常使用这二个重要概念。

55、在摩根这里,文明是一种远远高于蒙昧和野蛮时代的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这个含义是城市化这个原始含义引申出来的,而文化只是个人的教养,二者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56、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57、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58、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替代。人文包括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内容。

59、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60、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

61、文明一词的内涵近几百年一直在演化中,集中表达了人类的自豪和成就感,表达了人类必将冲破一切障碍到达光明的彼岸。文明一词从考古学家的专业术语演化为大众的语言,它不仅指城市的出现和遗存,不仅指个人卫生习惯和排队、微笑、礼仪,而且指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今天人们使用文明一词,含有代表更高的发展阶段的实质内涵。

62、贲卦的卦象是山下有火,人类社会出现文明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站在山上,看见山下有火光,就想到了人类文明,这样的联想力真是惊人。

63、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64、王弼又注:“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人文就是人类文明,人文从哪里来?从观察天文而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5、今天中国人用文明一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活行为的优雅得体到自我完善的转变,以及对一个国家和人类的共同命运的关注和伟大愿景。文化一词仅指相对低一等的生活修养和各种非物质爱好。全球文明有更多的一致性,而文化则多姿多彩。各国的美味佳肴都很可口,服装绚丽多彩,歌舞婀娜多姿,但文明的架构力、经济和科学的组织力更趋于一致。

66、详细解释:

67、《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68、欧洲上层社会用这二个词来表达自己比普通人具有的优越性。作者集中要告诉读者的是,德国人与英法二国对文明和文化二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相反的。德国人把文化作为最高等级的概念,把文明作为次一等的概念,仅指生活的外表,而把文化作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自豪感的来源。英法二国则用法相反。

69、孔子的意思是上天把周文王传承的(华夏)文明的接力棒交给了我,恶人是杀不死我的。如果我被杀死,说明伟大(华夏)文明就要终结了。孔子又解释了“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贲卦),修养最高的圣人汇聚了天地之德,又统览了日月的光明。明是日月的光明,代表宇宙中全部的光明。

70、习俗,人情--人文风俗

71、人文知识

72、玄学创始人何宴看了青年王弼的《道德经》注后,就停止了注解《道德经》,因为自己无法超越。从王弼对“贲卦”的注解,可以看到天才少年对文明的理解超越了无数后世的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

73、年版原联邦德国《大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成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74、(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存在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我们要积极维护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关心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关心教育资源的分配,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学活动中,摈弃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

75、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76、天文首先产生了寒来暑往,四季变化,正是四季变化,使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安居乐业。天文用最微妙的变化来成就宇宙中一切,大地及依附大地的人类知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都是响应天文的号召。所以人文来源于天文,这就是人文的重要性。“化成可为”一语对人类文明必然解决各种挑战给出了坚定的答案。

77、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释义:

78、人文分类: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79、欧洲各国的发展进程不同,重视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注重文化传统的德国人与更具革命性的法国人对文明和文化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文艺复兴时代,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者走得很近,几乎不分家,英国人对文明和文化的看法站在法国人一边。

80、西方各国对文明和文化的理解也差距很大,英法二国的文明更接近德国的文化,文化更接近德国的文明。英法把文明看得高于文化,德国把文化看得高于文明,其中的文化心理极其细微。中国人对文明和文化二词的理解在过去更接近德国,而现在更接近英法。同时,世界学术界则更回归中国古代典籍本来的内涵,《易经》“天下文明”的远景越来越被期待。

81、(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是一种爱,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对学生心灵的点拨。

82、上个世纪初,西方文化和科学快速传入中国,这二个概念十分引人注目。如何翻译这二个重要概念呢?早期翻译家就从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找到了文明和文化二个词来翻译,十分传神。由此还引申出天文、人文等概念。

83、“很高的修养”正是康德心目中的文化,另一方面,康德却把文明与繁文缛节联系起来。康德是道德律令的提倡者,在基督教信仰遭受冲击的时代,康德高举道德律令的大旗来拯救社会的价值观。

84、《易经》是以华人祖先丰富的联想力为基础的,把任何一个卦象看成某种暗示甚至是启示。今天的文化学者不可能再有如此的联想力了。这是占卦时代的特征。

85、摩根《古代社会》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正在改变文明一词的原始内涵,而与中国古代典籍的“天下文明”概念越来越接近。绕了一大圈,整个学术界中文明一词从城市化及其遗迹(第一步)、卫生习惯、礼仪(第二步)逐步上升为人类的伟大成就、自豪感和合作精神(第三步)这一无比崇高的精神内涵上来。

86、(1)直觉。直觉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是我自己内心的“原始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加工活动,是一种洞察,是一种穿透,具有整体性、突发性、非逻辑性的特点。

87、[humanculture]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88、英文文明(civilization)是从希腊文civis(城市)一词转化而来,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证明较大数量的人口和较完备的组织能力和法制体系的确立。

89、人文指的是道德人伦。

90、文明由“文”和“明”二字组合而成。孔子时代,人们还是使用单字为主,道德是道和德二个字,鬼神是鬼和神二个字,阴阳是阴和阳二个字,不可读为一个词组。但《易经易传》已经出现部分组词,文明就是其中一个。要理解文明这个组词,就要理解文和明二个单字。

91、比如“礼乐教化”。。《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是这样解释的:“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92、“人文”,又可以表示“人事”,也就是“指人世间的事”;区别于大自然的造化。

93、人文特色包括: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政治等方面。

94、人类想留下光荣的足迹,供后人甚至外星人瞻仰。人类想把自己曾经的成就留给后来者,但最想留下的不是玛雅神庙、巨石阵这类物质遗迹,而是我们伟大的情怀和在艰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无限乐观。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伟大合作精神、彼此理解和架构精神世界、规范现实世界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建立在全球合作基础上的科学技术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动的组织力。文明一词更重视人类活动更多的公平性和持续性。

95、指礼乐教化。。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唐皎然《读张曲江集》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

96、一、含义不同

97、(2)哲学知识。教育如果把人的解放当作理想的目标,就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98、(3)内省。内省是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99、思维差异怕不

100、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内省,首先是指向自己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还要指向自己的职业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的达成度。

101、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102、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体验,一方面从教的角度体会、品味、觉察自己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深入班级,深入学生,抛开教师的心理角色,以学生的视角观察,以学生的心态感受,真实经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03、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化育方法。

104、广义的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自然就是原始的、天然的。我国《辞海》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105、诺贝特·埃利亚斯说:“‘文明’一词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各民族中各不相同。首先,这个词在英法两国和在德国的用法区别极大。英法两国这一概念集中表现了这两个民族对于西方国家进步乃至人类进步所起作用的一种骄傲;而在德国,‘文明’则是指那些有用的东西,仅指次一等的价值,即包括那些人的外表和生活的表面现象。”

106、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使文明一词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文化是一个普通大众的日常词汇,文明原来只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专业术语,与普通大众毫无关系,与国际关系和未来发展更不靠边。

107、(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教育的路途应该怎样走?教育的桎梏应该怎样打破?教育的远景应该怎样绘就?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的“应然状态”?是的,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不能遮蔽现实,不能抛开“实然”空谈“应然”。但是,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阳光,是必要的“乌托邦”,拥有教育的理想才能立足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在现实面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108、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109、泛指各种文化现象--通识

110、贲卦把文明视为柔性的力量,附着在刚性力量之上,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让人的内心受到文明之光的照耀必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人类的伟大目标。

111、文明一词的第三次升级已经倾注了人类的伟大梦想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这不得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成为理解今天发展战略的基础视角,甚至已经成为各国角逐的参考系,而不再是冷冰冰的考古学专业术语。文明内涵三次升级的同时,文化却逐渐退居较低层次,指各种非物质的爱好和习俗的点点滴滴。

112、(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存为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并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113、(1)历史知识。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实的教育应该考量如何使学生更有力地推动历史,如何接续人类文明成果,进而使自身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114、在绍兴文理学院,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人文”我懂啊。可当梁晓声问“人文”是什么时,学生却回答:“我认为典型的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115、文明就是使世界更美丽,不用暴力,而是用文明的光辉感化世人,达到天下和洽的美好状态。贲卦的彖(tuàn)辞(断辞,即法官的判决书)说:“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占卦占到贲卦,非常美好,因为用柔来覆盖在刚之上,使有弹性,柔和,人类如能如此,必然其乐融融。在文明社会,每个人都要显示内心本具的柔性,这样人类文明就能延续。

116、果然,第二阶段就是“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真龙开始登上陆地,整个天下一片光明。比喻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展示智慧的光明。如此用词,可见哲人内心的喜悦。

117、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118、“文化、文明和人文”这三个词都有一个“文”字,但是其意义都是不尽相同的:

119、文化一词具有更多的精神气质,具有哲学、艺术、道德等诸多内涵,而文明具有更多的历史物质遗存的内涵。这样看来文明和文化没有可以混淆的地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120、作为教育教学人文方法的直觉,是指对学生状况和教学情境的观察、判断是直接觉察的,不需要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凭借经验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对学生状况和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达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程度,而且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121、二、内容不同

122、回顾了文明和文化概念在各国的演化,对比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文化内涵,就发现翻译家很高明,很好的沟通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学术思想。但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发现,古代典籍的“文明”和“文化”内涵极为深刻,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无比崇高和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二者之间并没有英法和德国的种种矛盾。

123、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124、老子说“知常曰明”,把明视为宇宙的真常之道。文和明二字组合为文明,宇宙的法则、宇宙的美丽、宇宙的光明带来的人性优雅、修养、温柔。文明与暴力野蛮正好相反。孔子是第一个明确把自己的使命与(华夏)文明紧密联系的思想家。

125、十九世纪的人类学家摩根把人类发展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今天人们心目中的文明正是与蒙昧野蛮相对比的高级生活形态。

126、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127、文化文化

128、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29、基本解释:

130、年版《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31、最精辟的文章出现在《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文化、天文、人文全部呈现出来。贲是使其美丽,即装饰的意思,却引申出文明的深刻思想。

132、文明和文化是中国的固有概念,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又赋予这二个固有概念更丰富的内涵。文明一词出自《易经》(尚书也出现过)乾卦·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古代圣人认为宇宙中有一条真龙在变化,这条龙最初潜藏在深渊中,没有显露出来。这个时候是第一阶段:“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虽然没有显露真容,但蕴藏了生命力(阳气),等待勃发。在摩根看来这是蒙昧野蛮时代,非常低级。但中国圣人对此一往情深,因为它有辉煌的未来。

133、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134、人文包括哪些方面

135、文化和文明是社会发展过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136、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137、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孙中山《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138、打油版调笑令

139、指礼乐教化--传统

140、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141、人事。指人世间事。  《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李贤注:“人文犹人事也。”

142、阳春白雪琵琶

143、文明一词具有的物质性来源使它一直局限在考古学领域而不受重视,而文化一词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使它备受欢迎。但人类学家摩根《古代社会》用文明时代对比蒙昧时代(stageofsavagery)和野蛮时代(stageofbarbarism),一下使文明一词高尚起来,甚至有超过精神气质极强的文化一词的趋势。

144、(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们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严,全靠我们今天的教育,全靠我们广大教师的辛勤劳作。重任在肩,光荣而又艰巨。作为教师,应该怀着一份激动、怀着一份荣幸、怀着一份庄重,把历史的重担挑起来。

145、两则故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实并不玄乎,它就是“文化”,就是我们常言的“素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承认约束的自由,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诚如梁晓声所说,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

146、人文领域,代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均为人文去中华指的是文学艺术,指的是美术电影,音乐,神话舞蹈。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摘抄描写夏天的优美句子-70句
优美的句子摘抄比喻句-62句
儿童古诗画配图37句
有气势的销售口号集合39条
古诗书法作品50幅优选65句
描写风的古诗200首精选41句
美文摘抄300字精选29句
幼儿园背诵的古诗有哪些166句
幼儿读古诗的好处有哪些精选55句
古诗词大全600首抄写赏析【20句精选】
网名怎么改【优选32个】
腾讯视频英文名字缩写【精选46个】
无助的心情汇总33句
教师人生格言座右铭 正能量 励志 短句
元宵节祝福语2022精选好句83句
高中历史顺口溜口诀精选176句
七夕节文案最能打动人心精选55句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优选41句】
7月正能量早安心语【优选36句】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