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十四天運

书名:庄子集解 作者:王先谦史记 欧美电影 明清禁毁小说
  天其运乎?郭云:“不运而自行。 ”地其处乎?郭云:“不处而自止。”日月其争于所乎?郭云: “不争而自代谢。”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三句分承“天”“地”“ 日月。”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成云:“机,关。缄,闭也。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宣云:“隆,兴也,谓云。施,谓雨。”孰居无事氵㸒乐而劝是?宣云:“云雨乃阴阳交和之气所成,故以为造化之氵㸒乐。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司马本作“旁皇”,云:“飙风也。”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鹹袑曰:李云:“巫咸,殷相。袑,寄名也。”宣云:“袑盖招之讹。讬言巫鹹相招致荅耳。古来止有巫咸,无巫鹹袑也。”“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司马云:“六极,四方上下。”成云:“五常,谓五行。 ”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天下戴之,此谓上皇。”郭嵩焘云:“言天之运,自然而已,帝王顺其自然,以道应之。”

  商太宰蕩问仁于庄子。司马云: “商,宋也。太宰,官。蕩,名。”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太宰曰:“蕩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孝不过仁之一端。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如子所言,以亲爱为至仁,非过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司马云:“ 冥山,北海山名。”是何也?则去之远也。喻以亲爱为至仁之言。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有尧、舜之德,而不刻意效法尧、舜,此我忘天下。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天下忘我。 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仁孝不足言。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宣云:“为修德之名所役。”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释文:“并,弃除也。”宣云:“至贵在我,何有于爵!至富在我,何有于财!”案:此读并为屏。至愿,名誉并焉。至愿莫知性适,而名誉不足言。是以道不渝。”成云:“道德淳厚,不随物变。”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成云:“北门姓,成名,黄帝臣。”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複闻之怠,卒闻之而惑,成云:“ 怠,谓惧心退息。”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宣云:“神不能定,口不能言,失其常也。”帝曰:“汝殆其然哉!宣云:“言固宜如此。”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宣云:“律与上天气侯相准。”行之以礼义,宣云:“礼节之,义宜之。”建之乙太清。宣云:“取声气之元为主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姚云:“徐笠山以 ‘夫'至此三十五字为郭注误入正文,盖本之颖滨。宣本亦无此三十五字,云‘ 俗本杂入'。”四时迭起,宣云:“五声配四时而赓奏。”万物循生;宣云:“众器象万物而环作。”一盛一衰,文武伦经;成云:“伦,理。经,常也。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宣云:“清浊相得,如二气和合,当其交动,光辉盈溢也。”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郭嵩焘云:“ 雷霆之起,莫知其所自起,莫知其所自竟。其所自起,首也,生之端也;其所自竟,尾也,死之归也。死生者,万物之大常,与天为无穷,而忽一至焉,则亦物之所不能待也。以喻乐之变化,动于自然。”俞云:“一不可待者,皆不可待也。一有皆义,见大戴记卢注、荀子杨注。”郭云:“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女故惧也。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郭云:“所谓用天之道。”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穀,在坑满坑;郭云:“ 至乐之道,无不周也。”涂郤守神,释文:“郤,与隙义同。”成云:“涂,塞也。闲心知之孔隙,守凝一之精神。”以物为量。即上“在穀”二句意。其声挥绰,郭云:“所谓阐谐。”成云:“挥,动。绰,宽也。如雷霆之震动,其声宽广。”其名高明。成云:“ 高如上天,明如日月,声既广大,名亦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成云:“各得其所,而不相挠。老经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日月星辰行其纪。郭云:“不失其度。”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 苏舆云:“有穷者吾与之为有穷,无止者吾与之为无止,止、流一顺其自然也。”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成云:“傥然,无心貌。立于四方空大之道。”倚于槁梧而吟。见齐物论。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苏舆云:“ 汝随乐之委蛇而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成云:“凡百苍生,以自然为其性命。奏此乐者,调造化之心灵,和自然之性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郭嵩焘云:“说文:‘丛木曰林。'林乐者,相与群乐之。五音繁会,不辨声之所出,故曰无形。”布挥而不曳,布散挥霍,若曳而愈长,而未尝曳也。幽昏而无声。言其声淡。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郭云:“随物变化。”世疑之,稽于圣人。稽,考也。观于圣人,则知至乐之妙,不必疑也。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成云:“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故谓之圣。”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郭云:“忘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无言而心说。郭云:“心说在适,不在言也。”故有焱氏为之颂曰:成云:“炎氏,神农也。”释文:“ 焱,本亦作炎。”‘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裏六极。'颂乐如此。 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而亦汝。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乐未大和,听之悚惧,如有祸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其声遁灭,似不欲听而怠。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成云:“心无分别,有同闇惑,蕩蕩默默,类彼愚迷,雅符真道。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苏舆云:“以混沌为道,故由怠而几于愚,则道可得而接焉矣。此章注重在此。”

  孔子西游于卫。成云:“自鲁适卫,故曰西游。”颜渊问师金,李云:“师,鲁太师,金其名。”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李云:“结刍为狗,巫祝用之。”盛以箧衍,李云:“ 衍,笥也。”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李云:“苏,草也。取草者得以炊也。”将複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释文:“字林云:‘眯,物入眼为病也。'司马云:‘厌也。'”成云:“假令不致恶梦,必当数数遭魔。”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俞云:“ 此取字读为聚,见易萃象传释文、汉书五行志颜注。” 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 司马云:“方,常也。”郭庆藩云:“ 吕览必己篇高注:‘传,犹转也。'言无方之转动。” 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成云:“矜,美也。礼乐威仪,不相沿袭。”郭云:“期合时宜,应治体而已。”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而后慊。释文:“李云:‘慊,足也。本亦作嗛。'”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矉于其裏,字同颦。其裏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司马云:“老子,陈国相人。相,今属苦县,与沛相近。”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宣云:“制度、名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 “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佗也,中无主而不止,中心无主,则道过而不留。外无正而不行。俞云:“正乃匹之误。礼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郑注:‘正当为匹,字之误也。'是其例矣。此二句与宣三年公羊传‘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文义相似。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故此言中无主而不止也。自内出者无匹不行,故此言外无匹而不行也。则阳篇 ‘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正亦当为匹,误与此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宣云:“非时世之所宜,故不受。”圣人不出;宣云:“不以施于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宣云:“非吾心之精微,故无主。”圣人不隐。不以藏于心,必也中得吾心之精微,外合时世之变通,乃内外同归,体用一致,圣人之所以合道也。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司马云:“蘧庐,犹传舍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觏而多责。宣云:“数相见,必受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讬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成云:“苟,且。简,略也。贷,施与也。知止知足,食于苟简之田;不损己物,立于不贷之圃。而言田圃者,明是圣人养生之地。”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宣云:“不费。”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宣云:“不为形迹所役。”姚本以上为一节。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成云:“恐失所以战慄。 ”舍之则悲,宣云:“贪恋。” 而一无所鑒,宣云:“于理一无所见。”以窥其所不休者,宣云:“但明于逐物不止。”是天之戮民也。成云:“虽楚戮未加,而情性已困。”姚本以上为一节。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宣云:“正人之具。”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宣云:“惟与变化相循,无所湮滞者,乃合时宜也。”故曰:正者,正也。宣云:“因其所当正而正之。”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云:“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壅而弗开。天门,心也。”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司马云:“噆,齧也。”郭云:“外物加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也。”案:昔,夜也。夕、昔古通。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憯同惨。宣云:“使人乱心,更甚于眯目噆肤也。”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郭云:“质全而仁义着。 ”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放同仿。宣云:“同归于自然。”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成云:“杰然,用力貌。”案:天道篇引老子之言,亦云“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与此意同,谓惊骇天下也。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宣云: “喻本质自然如此。”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宣云:“出于本质者,不足分别妍媸。”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名誉之观美,亦不能于本性有所增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宣云:“ 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浑沌,各得之为乐,又乌取乎仁义之区区哉!”案:“泉涸”四语,又见大宗师篇。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宣云:“不自得也。”弟子问曰:“ 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宣云:“何以归正之?”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二语又见在宥篇。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宣云:“称孔子为先容。”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踞于堂上,其应声微。“予年运而往矣,运,行。往,迈也。言行年已迈。子将何以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成云:“谓排三王为非圣。”释文:“三王,本或作三皇。依注,作王是也,余皆作三皇。”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 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成云:“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亲死不哭而世俗不非。必欲非之,则强哭者众。”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宣云:“欲隆其亲,余皆降杀,则知觉稍开矣。”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成云:“ 古者怀孕之妇,十四月而诞育生子,生子两岁始能言。今与古乖异。”不至乎孩而始谁,成云:“未解孩笑,已别是非。”郭云:“谁者,别人之意。”则人始有夭矣。宣云:“ 元气早凋。”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宣云:“人有心机,且以杀伐为应天顺人。”杀盗非杀,宣云: “谓为当然。”人自为种而天下耳,自为党类而成天下。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成云:“惊骇天下,致使儒崇尧、舜以饰非,墨遵禹道而自是。”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其作始尚有伦理,而今所行,丈夫而有妇女之道。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此“三皇”当作“ 三王”,否则不可通。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虿之尾,王引之云:“□、虿,皆蝎之异名。广雅:‘虿、□,蝎也。'(今本脱“□”字。众经音义五引作‘虿□,蝎也',集韵引‘□,虿也'。)□音庐达反。虿、□,皆毒螫伤人之名。虿之言□,(音哲。)□之言瘌。广雅释诂云‘毒、□、瘌,痛也',是其义矣。□与□,古同声。□、□实一字。史记秦本纪‘厉共公',始皇纪作‘剌龚公'。剌之通作厉,犹□之通作□矣。”鲜规之兽,鲜规,未详,盖噬人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孰同熟。以奸者七十二君,释文: “三苍云:‘ 奸,犯也。'”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释文: “钩,取也。”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司马云:“风化,相待风气而化生也。”又曰:“相视而成阴阳。”宣云:“不运,定睛注视。”案:风,读如“马牛其风”之风,谓雌雄相诱也。化者,感而成孕。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宣云:“传声而孕。 ”类自为雌雄,故风化。释文: “山海经:‘□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发,其名曰师类,带山有鸟,其状如凤,五采文,其名曰奇类,皆自牝牡。'”性不可易,命不可变,宣云:“其真常者。”时不可止,道不可壅。宣云:“其变化者。”苟得其道,无自而不可;郭云:“虽化者无方而皆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郭云:“所在皆不可。”孔子不出三月,複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李云:“孺,孚乳而生。”鱼傅沫,司马云:“傅口中沫,相与而生子。”细要者化,列子释文引司马云:“稚蜂细要者,取桑虫祝之,使似己子。”有弟而兄啼。恐失父母之爱也。推极物性之不同。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 不能与造化为一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随机推荐
(1)戈培尔的预言
(2)赛他山
(3)卷十六 齐高帝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