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2、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3、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4、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5、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6、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7、【韵译】:
8、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9、本诗的语言清新简练,抒发胸臆的同时,给了读者驰骋想像的空间。全诗平淡而浑然天成,时时发问的句子达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语气却是温文尔雅,不着痕迹中,哀伤、愤怒尽情抒发,可谓炉火纯青。
10、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11、【其十二】
12、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13、阻:阻隔。重chong深:指层层阻隔
14、天壤一何异,幽默卧帘帷。
15、感gǎn遇yù二èr十shí五wǔ首shǒu((其qí五wǔ))
16、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17、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8、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9、【其一】
20、这里的桂华通桂花。诗的大意是:兰花在春天枝叶茂盛,桂花在秋天则皎洁清新。世间草木繁茂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了美好的季节。可是谁能领悟山中的隐士高人,闻到芬芳而产生的喜悦之情?花木散发香气就是它们的天性,又怎么会求观赏者采折?
21、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22、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23、andcinnamon-blossomsbrightinautumn
24、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25、感遇十二首
26、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27、木:树。阴:荫凉,代用处
28、【其九】
29、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30、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31、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32、既jì自zì守shǒu吾wú宝bǎo,在zài辱rǔ亦yì何hé叹tàn。
33、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34、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35、wouldnomoreaskto-betransplanted
36、【其五】
37、其一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38、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3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40、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41、shuízhīlínqīzhě,wénfēngzuòxiāngyuè。
42、xīnxīncǐshēngyì,zìěrwéijiājié。
43、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44、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45、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46、《感遇二首·其一》柳宗元〔唐代〕
47、吾wú非fēi蒿hāo目mù人rén,初chū不bù与yǔ世shì患huàn。
48、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49、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50、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51、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52、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53、tenderorchid-leavesinspring
54、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55、《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56、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57、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58、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59、【原文】
60、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61、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62、cǎomùyǒuběnxīn,héqiúměirénzhé?
63、orchidandorangei
64、彼bǐ微wēi者zhě啼tí鴂jué,职zhí使shǐ仇chóu蕙huì兰lán。
65、《感遇·其二》
66、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67、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68、唐·陈子昂
69、作者:张九龄
70、白bái露lù下xià百bǎi草cǎo,心xīn知zhī岁suì将jiāng阑lán。
71、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
72、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73、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74、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75、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76、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77、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78、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兰,没有一句是写自己,但句句又是写己叹己。诗人写艳丽芬芳的兰若被秋风摧残,芳意未成,借以叹惜自己受统治者压抑,才能无所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一生有如兰若。
79、可:可以。以:把。荐:献给。嘉:佳
80、whichconformsthemtotheseasons.
81、张九龄〔唐代〕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82、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83、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84、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85、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86、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87、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88、所遇的就是这坏命运啊,表人生无奈
89、yetwhywillyouthinkthataforest-hermit,
90、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91、循环:不可改变的规律。寻:思考
92、【注解】:
93、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94、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95、岂:难道。伊:因为。地气:气候。
96、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9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98、感遇·其一拼音版注音:
99、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100、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101、弭mǐ彊jiàng力lì汲jí汲jí,涉shè广guǎng心xīn漫màn漫màn。
102、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103、其二诗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104、犹:还,表赞叹
105、【其六】
106、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107、我wǒ师shī青qīng牛niú书shū,不bù争zhēng忌jì处chù先xiān。
108、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109、丹:金红色。“橘”同“桔”。
110、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111、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112、lányèchūnwēiruí,guìhuāqiūjiǎojié。
113、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114、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115、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116、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17、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118、自:本身。岁寒心:耐寒之心
119、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120、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121、【评析】:
122、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123、坐:因而。
124、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125、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126、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127、alluredbysweetwindsandcontentedwithbeauty,
128、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129、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130、【其三】
131、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132、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133、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134、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135、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136、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137、兰花和杜若均生于春夏之交,它们花叶繁茂郁郁葱葱。独自在幽僻的林间绽放,红色的花朵正从紫色的花茎上冒出。渐渐到了秋季,白昼短暂起来,秋风也开始强劲。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
138、thanwouldanyothernaturalflower?
139、秋qiū房fáng灯dēng火huǒ静jìng,客kè睡shuì亦yì复fù安ān。
140、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141、【其十一】
142、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143、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144、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145、【其二】
146、【其四】
147、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148、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149、感遇·其一
150、【其十】
151、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152、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153、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54、《感遇·其二》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人谪居之地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全诗平淡自然,语言温雅醇厚,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155、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156、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157、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158、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59、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160、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161、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162、【作者介绍】
163、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164、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165、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166、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167、作品赏析【注解】:
168、桃树李树:代表庸才或小人
169、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170、本心:天性。
171、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172、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173、张九龄感遇共有12首。
174、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175、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176、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177、《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张九龄也是唐代著名的重臣,在遭遇谗言被贬后写下此组诗。《感遇》共十二首。
178、【其八】
179、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180、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181、【其七】
18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83、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184、淫yín雨yǔ作zuò横héng流liú,执zhí蠡lí挹yì之zhī乾gān。
185、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186、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187、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188、areasself-containedaslifeis,
189、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赞美秋天的话123句 五一手抄报简单漂亮 表达心烦的简短句子-56句 幼儿园大班毕业家长对孩子的寄语和希望-61句 画壁票房精选27句 年终述职报告61句精选 描写竹的古诗经典诗句精选好句54句 莲花温庭筠读古诗视频【优选52句】 关于动物的古诗100首精选好句177句 文言文早安问候语情侣优选182句 友谊的格言271句精选 好听的抖音网名古风女生 古风温柔好听的名字网名22个 原耽经典语录精选56句 海鲜酒店朋友圈文案优选68句 非主流繁体微信网名 经典说说人生感悟【精选102句】 单身文案短句干净霸气【精选121句】 享受阳光的简短说说【优选89句】 爱过以后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