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
2、“长信宫”灯的结构非常精巧。灯罩由内外两片弧形屏板组成,合拢时呈圆柱形。外屏板一角有直角形缺口,与灯盘方柄相扣。灯盘直壁平底,壁分内外两重,形成宽0.9厘米、深1.8厘米的凹槽一周,两片屏板嵌于凹槽之中,可以左右推动。盘心有一蜡扦,可插蜡烛。盘的口沿饰宽带纹一周,底部形似圈足,置于灯座上。灯盘有一平出的方形銎柄。銎柄可安装木柄,用来转动灯盘。灯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拆卸。上部形似豆座,直接插入灯盘底部;下部形如豆盘,盘口与灯座的上部相扣。其设计也极为科学。
3、“长信宫”灯的造型十分优美。全器为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宫女身穿广袖内衣,外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襟由右侧向后掩卷,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宫女头梳髻,发上覆巾帼,上身平直,双膝着地,跣足,足尖抵地以撑全身。头略向前倾,面目端庄,神情恭谨,表现出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左臂伸向右方,左手紧握灯座底部的圆形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形成灯的顶部。人执灯,灯映人,人灯合一。灯火的映照,使宫女的形象更加美丽,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其巧妙独特的艺术造型广受赞誉。
4、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表面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通高48厘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5、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它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的陪葬物品。不过根据长信宫上的字样,推断长信宫灯最初应该是被陈放于窦太后的长信宫中的,后来窦太后将其赏赐给了刘胜窦绾夫妇。1968年在刘胜妻子窦绾的墓中出土。
6、宫灯里面是空心的,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右臂与衣袖形成了铜灯灯罩,燃烧的灰尘可以通过右臂直接传递到宫女体内。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太聪明了吧!这种环保的形式更是体现出古人的智慧,这种精妙的设计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7、长信宫灯虽然是在中山靖王的妻子墓中出土的,但实际上这盏宫灯最早是被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中的,故而得名长信宫灯。目前长信宫灯被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也是博物馆的镇馆国宝之一。
8、此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组成。全身九处铭文共计65字,因灯座底部铭文“长信尚浴”而得名长信宫灯。它的整体造型为一个曲裾深衣的汉宫侍女,跣足而坐,神态安然,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烟灰通过右臂吸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
9、当然是,很珍贵的。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10、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艺术的魅宝,堪称“中华第一灯。
11、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典型代表,是在1968年发掘中山靖王刘胜墓葬的时候被发现的。长信宫灯外形是一个手执宫灯跪坐着的宫女,虽然经过时间的风化,宫灯外表的鎏金技艺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但是从宫女栩栩如生的神态,宫灯的造型设计上来看,长信宫灯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12、长信宫灯是汉朝的,目前为止最著名的长信宫灯就是在河北发现的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实物,这也是目前最早的长信宫灯实物,而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他的墓中使用的长信宫灯就是属于西汉王朝时期的宫廷中的用具。
13、志号2000-21T新票每套8元2000年10月20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中山靖王墓文物》邮票1套,(志号2000-21T),共4枚,这是一套墓葬出土文物邮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968年发掘出土,共有随葬品2800多件,较珍贵的文物有“金缕玉衣”、“铸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林”、“蟠龙纹铜壶”和“长信宫灯”等,其中“长信宫灯”曾在1973年11月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邮票中亮过相(编号73),此次是第二次上方寸。
14、中国汉代青铜器。
15、长信宫灯是青铜制造,通体鎏金,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双手执灯,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因为这个灯曾经放置在窦太后的长信宫故而称为“长信宫灯”。
16、长信宫”灯是著名的汉代镏金铜灯。它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此灯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17、全器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罩、灯盘、灯座六部分分别铸造后装配而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可以拆卸,便于移动和清洗。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宫女体内中空,左手执灯,右衣袖似在挡风,实为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点灯后,烟炱通过其右臂形成的虹管进入体腔内,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显示环保理念。
18、黑暗之光长信宫灯介绍,黑暗之光长信宫灯属性。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的青铜器。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具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故名。
19、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20、长信宫灯是西汉时的青铜器?西汉长信宫灯于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21、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22、长信宫灯,是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文物,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23、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基督教赞美诗歌曲 近视眼的防治精选33句 幼儿园毕业寄语怎么说-59句 新学期家长对老师的寄语简短-54句 比较搞笑的团队名字和口号精选212句 二班口号押韵霸气16字124句 小学一年级古诗江南【优选44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古诗节奏优选53句 村居古诗原文带拼音精选好句198句 早会小故事【精选194句】 印度人见面问候语优选好句39句 关于思念的失眠的句子-41句 创业努力励志的句子-51句 古风网名女仙气好听41个 好听的三姐妹名字网名【154个精选】 精彩文案朋友圈【精选182句】 亲人聚会的心情说说优选汇总105句 不知归处的诗句52句 健康快乐祝福语优选53句 火锅五字押韵顺口溜【精选8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