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2、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即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乡试、会试、殿试连续考中第一即“连中三元”。
3、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宋朝日益完善考试程序和方法,大幅提高录取比例,也出现了一些鼓励科考的打油诗,比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5、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于是当时的隋文帝就做了个好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就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6、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定制。
7、唐太宗贞观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了考试科目,当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是当时录取极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所以当时也有不少考生早已是白发苍苍却依旧参加考试。
8、宋代改进(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9、读书人要先参加“童试”,参加的人不论年龄多大都叫“儒童”或“童生”,考试合格被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10、明清八股(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1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也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12、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当时可谓权贵在朝廷上为所欲为,于是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
13、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凸显弊端。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14、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15、首创隋朝(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16、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17、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18、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19、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20、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解试(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还实行誊录制度,以防作弊行为。
21、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
22、省试即科举中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为会试,考试在北京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戍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份及进行,因此又称为春试。考试的时间,场次和内容与乡试相同,但难度大得多,
爱是什么 作文精选36句 霸气销售团队组名口号精选186句 家风家训内容精选好句71句 拓展训练队名40句 励志一生优选好句68句 唐诗五言古诗大全精选344句 雷声大雨点小歇后语精选好句71句 儿童古诗大全100首简单好背【精选552句】 搜索咏柳古诗配画的图片【精选214句】 努力奋斗的名言长句213句精选 新年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优选121句】 成熟稳重有内涵励志男网名44个精选 35岁网名男生成熟稳重网名277个精选 霸气的游戏昵称女【精选86个】 给女朋友的情话长句84句精选 摘抄文案长句子【优选54句】 写给19岁的女儿生日的一首诗【优选20句】 安置小区居民公约顺口溜【精选59句】 eng的顺口溜口诀或儿歌优选85句 瞬间的伤感句子精选5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