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及寓意解释优选49句

1、释义: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思友悼故。

3、《伤愚溪三首.其三》唐代:刘禹锡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释义:当年的柴门和竹篱还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却一天天增多。

4、释义: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5、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诗人苏。轼根据民间曲调《念奴娇》填词的一首独唱歌曲。《念奴娇》这个词牌,最早的歌词可能和唐代歌女念奴有关,故有此名。

6、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7、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8、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9、他的作品大都是长短句的词体歌曲,琴歌《古怨》则采用骚体,可能是他晚期的作品。当时宋朝偏安江南,对金人强占北方领土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对辛弃疾等抗战派爱国将领进行钳制和打击。白石有感于国土沦亡,世事昏黯,联系自己凄苦的身世,因借"古怨"为题,创作了这首歌曲,以寄托他的怨恨和凄情

10、扬州慢南宋时候,金主完颜亮于1161年入侵扬州重镇,使这个"淮左名都"遭到严重破坏,久久不能恢复。经过十五年后,作曲感慨地说,如此景象,即使大诗人杜牧在世,也将惊叹而无法用笔墨来表达和描述的。

11、苏武牧羊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曾长期流行于二、三十年代。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贵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此曲虽用古代题村,但却寄托着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它音调流畅,内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较广。

12、有雨霖铃

13、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14、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着。

15、歌曲音调淳厚,节奏稳健,感情昂扬而壮烈。全曲由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下片的曲调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为"换头",是词调音乐中最典型的曲式结构之一。

16、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综合型的古典音乐艺术。它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乐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惜于近代为历史所湮没。黄帝之《大卷》、尧帝之《大咸》、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于歌、舞、乐为一体,经过不断发展,遂成汉、唐、宋、元代的雅乐。明清时期,雅乐演出 (当时称《中和韶乐》)

17、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18、念奴是唐玄宗时"梨园"里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据诗人元稹说,当时宫廷每年会宴百官,必有音乐歌舞表演,但是累日之后,万众喧哗,常常弄得舞台上的演出无法继续下去,于是玄宗便下令叫念奴出去歌唱。当中官太监高力士向大家宣布这个节目时,台下马上就安静下来了。这个词牌自五代以来即已流行,有不少人为之填写新词。其中以苏轼这首词最能体现原调"高亢豪迈"的精神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19、笛声通常代表思绪,借笛声悠扬表达思绪绵延。

20、《咏筝诗》是南朝沈约所作的五言古诗,描写一位美丽的弹筝女子。前四句着重写她技艺娴熟,弹奏的筝曲抑扬自如,清妙悠扬,十分动听,末两句叹息世人只注意弹筝女子美丽的外表,而不懂得欣赏她的丰富内心和才情,有惋惜之意。

21、寓意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22、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23、满江红宋、元时候最流行的词牌之一。现行曲调本来是和元代萨都剌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配在一起的,二十年代中,杨荫浏先生将它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相结合而得以广泛流传。岳飞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后遭投降派秦桧诬陷而被杀害。这首词描述他回忆过去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想到而今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靖康之耻犹未报雪,发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并表达了坚持"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和决心。

24、木兰辞原是产生于南北朝时候的一首叙事诗,写爱国女英雄木兰(传说姓花)从军的故事。北魏年间,可汗大点兵,民间女子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装,代父应征,驰骋疆场,转战十年,立下辉煌战功。当胜利回师时,坚决不受朝廷封赏,而提出"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要求。

25、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之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26、笛子在古代诗歌里的意象有:征人思乡、游子思归、思友悼故、悲秋之意、田园情趣。

27、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28、秦王破阵乐,羽衣霓裳曲,南诏奉圣乐,上元月乐

29、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30、闻笛思乡成为征人的普遍情感。《陇头吟》唐代: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31、《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

32、《咏筝诗》

33、筝弦之上但见妙指轻拂,忽尔音断弦绝、寂然无声,忽而弦声复起、清音悠扬。

34、关山月、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念妈娇·赤壁怀古、古怨、扬州慢、苏武牧羊、木兰辞、满江红

35、诗中塑造的这一热爱家园、不图宝贵荣华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辛亥革命后不久,《木兰辞》被谱成歌曲流传,在当时国难深重、帝国主义横行的历史条件下,很受群众欢迎。

36、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37、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晁端礼《雨霖铃·槐阴添绿》等。

38、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39、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追问:你没回答我另一个问题。。回答:呵呵,第二个问题是当然不可以啦,曲牌,词牌都是分开的,写曲写词先有曲牌词牌,后面有的话就是标题,然后才是正文,曲牌词牌不可能弄合在一起写的。追问:可能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说:古诗题目前面的一定是词牌名后面的一定是曲牌名吗?回答:可能我真的误解了你的意思了,是时间的前后,还是一首诗的前后;一首诗的前后就不用解释了,上面有了;如果说时间的先后,词是随着燕乐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原名叫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由于词与一般诗歌不同,它要配合音乐,所以它在形式上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又叫词调名。词调是用来规定这首词的音律的,所以每个词调的字数、字声以及用韵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改。第二,一般词都分为几段。一段又叫一片。大多数词都是分为上、下两片,单片的词很少。片又叫做“阙”。后来也有人把一首词统称为一阙。第三,句式长短不一。人们根据词句式上这个特点,又把词称之为长短句。词最早产生于民间。清光绪年间在甘肃敦煌的一个石窟里发现了一批曲子词,这些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进入元代,由于曲子盛行,就是所谓的曲,那时作词的人不多。明代写词的人不少,但成就却不高。

40、【译文】

41、《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2、古筝弹奏着久已中绝失传的曲调,乐曲清越绝伦。

43、全曲一般分成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44、关山月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之填写新词,内容是抒写作者感怀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借以非议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有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

45、古怨是南宋作曲家姜白石(1155--1221)为探索古代"侧商调"而创作的一首琴歌。侧商调即隋唐时候流行的"燕乐调",其音阶特点是引用降低的七度音B7。作者是一位爱国词人和音乐家,常常自己作词并谱曲,称为"自度曲"。

46、【南北朝】沈约

47、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传游子漂泊天涯,思念故乡的情怀。

48、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49、听筝者只闻筝曲绕梁之美,又哪里知晓弹筝者玉颜丽质之下的内心与才情呢。

幼儿园周末寄语-66句
经典励志故事41句
健身运动标语口号优选好句122句
古诗手抄报二年级下册简单版【206句精选】
画鸡的古诗怎么写我不会写44句
古书优选39句
21cn社区【优选22句】
关于劳动的故事
抗疫情问候语早上好图片【38句精选】
关于小孩成长的句子-49句
表白情话最暖心一段话优选102句
清明寄语简短精选43句
微信昵称如何加特殊符号39个
发朋友圈鸟语花香语句-68句
word制作手写签名汇总50个
年后激励朋友圈文案-132句优选
儿童成长照片配美句【84句精选】
广告词,广告词的目的,广告词的精彩之处-37句优选
早安简短文字优选192句
增加多肉的句子优选42句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