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及诗意二年级精选好句76句

1、《望岳》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登:就是攀登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楼)的意思。

4、创作年代

5、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8、穷:尽,使达到极点。

9、《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不是王勃的作品。王勃登的是滕王阁,写下名篇《滕王阁序》。不要弄混淆了。

10、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11、《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2、千里目:眼界宽阔。

13、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14、作品鉴赏

15、作品原文

1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王之涣《登鹳雀楼》

18、王之涣〔唐代〕

19、白话译文:

20、作者简介

21、《登鹳雀楼》:

22、【其二】

23、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24、白话译文

25、唐代:王之涣

26、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27、⽩⽇依⼭尽,黄河⼊海流。

28、《登鹳雀楼》

29、《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原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浩然和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是唐代唯一一位以布衣而终的诗人,我们特别熟悉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0、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31、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32、扩展资料:

33、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34、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35、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7、《登鹳雀楼》作者是王之涣,不是王维。

38、王之涣/朱斌

39、作品别名

40、欲穷千⾥⽬,更上⼀层楼。

41、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42、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3、⼣阳依傍着西⼭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4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45、王之涣《登鹳雀楼》这⾸诗写诗⼈在登⾼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6、《凉州词二首》

47、【其一】

48、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49、【译⽂】

50、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51、《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作者不是白居易。

52、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3、作品名称

54、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55、依:依傍。

56、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57、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58、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59、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60、《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61、登鹳雀楼

62、《登鹳雀楼》不是白居易的哦,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也有人说是朱斌写的,但是主流观点是王之涣)以下是原诗:

63、诗的大意:太阳傍着巍峨的群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得再上到更高的楼层。

6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5、白日:太阳。

66、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67、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68、更:再。

69、唐代:杜甫

7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1、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72、作者:王之涣

73、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74、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75、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76、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阳光灿烂优选35句
被老公背叛的伤感句子-56句
行动计划
团队宣言口号有趣优选好句47句
登鹳雀楼古诗朗读视频视频
二年级语文梅花古诗讲解视频
寄语学生64句精选
国庆短句10个字左右【73句精选】
道德的名言优选好句64句
有故事内涵的网名昵称精选34个
男朋友备注特别的昵称英文+翻译精选105个
男朋友的微信备注名称英文名精选155个
情侣网名二狗子【精选51个】
英文名简单点的书【精选53个】
高级520 秀恩爱文案-24句优选
小众又高级的文案【优选118句】
非主流繁体微信网名
关爱空巢老人广告词75句
伤感佛学句子优选171句
意外坠楼的句子说说心情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