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夜书所见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1、作者:南宋诗人叶绍翁2、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写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叶绍翁,全诗原文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从“鸣蝉”一词可以看出是描写夏季。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7、是秋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思乡之作。 开篇借景抒情,以景入情。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出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8、④欲:想要。
9、此诗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而创作的。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充满童真童趣。
10、⑤捕:捉。
11、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12、⑥鸣:叫。
13、⑦立:站立。
1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白话文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5、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16、运用对比,以儿童挑促织的温暖画面,与自己孤独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孤寂凄凉。视觉听觉描写,寒叶风吹发出萧萧之声,触动思乡之情。虚实手法,以实衬虚,全诗都是实写所见所感,虚写的是自己童年回忆,家乡的回忆。
17、《夜书所见》描写的是秋季。前两句很明显写出来了。
18、《所见》描写的季节是夏季。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从这两句诗中的“歌声”“鸣蝉”就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夏天,而为很有可能是盛夏。
19、《滁州西涧》描写的是春天这个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从这首古诗当中第三联“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春潮”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诗。该诗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20、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21、因此可以断定《所见》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22、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3、《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24、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25、《所见》写的是夏季情景,可以从第三句“意欲捕鸣蝉”看出。
26、《所见》是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27、夏季。从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看,应当是夏季。
四年级国庆节手抄报优选好句47句 关于端午节诗句100句 农村产业结构优选好句37句 口号喊起来精神优选好句154句 运动会口号16个字入场小学 冬天的风的诗句古诗大全精选好句33句 古诗配画图片大全小池【精选50句】 欢度国庆的短句 一件难忘的事优美句子-61句 销售早上好问候语优选83句 肉麻情话精选好句37句 古代爱国诗287句精选 姓杨的网名大全32个精选 好听的眼泪网名196个 好听的王者荣耀昵称男霸气冷酷优选140个 心情美好的句子优选汇总167句 吴风筝文案朋友圈优选汇总207句 李子文案朋友圈优选86句 2022春节拜年祝福语简短汇总87句 大家早上好问候语祝福句子【优选11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