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而下,惟恐其不近名。蓋言名者,實之賓也。天生一代偉人,文章、事業彪炳寰宇,必其勞心苦志、錯節盤根,而後勳銘鼎鍾、功秩元祀,馨香俎豆,百世猶歆慕之;名豈虛附哉!臺陽海東彈丸郡,擬股肱一官一職,悉由帝心簡注。以故比年報最,輒號循良,宜矣。然而攀轅借寇,猶傳竹馬之歌;緩帶輕裘,並聞鐵獸之號。或凜介節於清風、或鑒忠魂於皎日,宦跡雖殊,芳名自足千古焉。志名宦。
姚啟聖,號憂菴;浙江紹興人。康熙癸卯以漢軍籍登賢書第一。初任香山知縣,以詿誤去。朝廷知其有干濟才,起為甌東郡佐;尋陞溫處道。
十五年,隨和碩康親王入閩,為福建布政使。時耿逆初平,海氛未靖,啟聖每自備衣糧,招募壯勇,有澄清海外之志。嘗曰:『國家聲教無外,今逆藩雖已削平,而以臺灣一彈丸廑宵旰憂,使沿海居民不遑寧處,罪將誰歸』!
會總督郎廷相去任,擢啟聖代之。於是得為所欲為,而平台之計決矣。十八年,移駐漳州。漳與臺邇,間諜可施,乃大開招來館,使隨征參議道黃性震董其事。賊降者,無真偽皆納之;高宴華軒,焜煌於道。令福州同知蘇良嗣督造戰船,委隨征同知林昇糧運;用人撥務,洞中機宜。既數月,賊稍有降者,即厚賞賜,以褒嘉之;聞者心動。先是,平陽總鎮朱天貴向自海外來歸,啟聖知其驍勇、熟海道、諳賊形勢,特疏請天貴參軍事。至則引入帳中,相與臥起;器用供帳,侈於自奉。天貴感激,竭誠致命,得其死力。遂增置火砲、軍器,買上游米石,以圖大舉。會蘇良嗣戰船亦隨報竣,乃夜馳三百里至閩安鎮之五虎門,親自配舟調遣,操演水師。隨又赴漳,使興化知府卞永譽、泉州知府張仲舉往說賊降。而偽行人傅為霖雖約為內應,實心持兩端。及為霖見殺,乃作急遽狀,從數騎招搖城市,見大屋輒扃之,榜其門曰:『某鎮公館』、『某將軍行臺』,各盛陳供具;得賊偵,則佯曰:『若非某將軍人乎?歸語而主,某日之期不可爽』。予酒食,遣之歸。得他偵亦如之。海上喧傳,自相猜忌,繼踵納款。鄭氏心腹,皆人人自危矣。
十九年二月癸未,啟聖乘賊懈,遣兵攻破陳洲、馬洲、觀音山、石碼等十九寨。甲申,復遣隨征遊擊張定國、都司張璽等引兵直抵海澄城下,計招偽總兵蘇侃為內應,攻拔之;降其余二千二百六十七人,遂復海澄。是夜,遣隨征知縣黃金從等乘潮分渡,直入海門等處,降其偽統領鄭元堂、偽都督黃瑞、偽將軍陳珍、偽鎮張雄、偽將軍張治等水陸兵一萬二千八百八十一人。丁亥,遂復金門、廈門。賊勢窮蹙,退保澎湖。
二十年,啟聖以北人乘舟終非素習,軍中帥不可無人;具疏上請聖天子,以內大臣伯施琅為靖海將軍。既至,與之籌兵料敵,經畫方略。於二十二年六月乙酉,從平海進兵;癸巳,克澎湖。七月丙申,逆藩鄭克塽率眾歸誠,海外悉平。
啟聖督閩數載,前後議勦臺灣,獨握勝算;一切文移、條教,悉出己手,雖溽暑酷寒不倦。每有議論指授,英氣激發,義形於色。遇有功將弁及降將,皆開誠獎勵,捐金宴犒無少吝惜。推功讓能,勞謙不伐,為定謀推轂名臣第一。
施琅,號琢公;晉江人,漢軍籍。
初任同安總兵,屢建奇功,陞福建水師提督,削平金、廈沿海諸島。康熙六年,以「邊患宜靖疏」請勦臺灣;奉旨赴京面奏。尋以議裁浙、閩、粵三省水師提督,留京晉爵內大臣伯。
康熙二十年,朝廷從閩督姚啟聖請,特命琅征臺。琅至閩,選練舟師,操演三載。以二十二年六月乙酉,由銅山進兵;入八罩,直抵澎湖。彭為臺門戶,賊之精銳悉在焉。有眾二萬餘人、艘二百餘號集於雞籠等嶼,偽鎮國公劉國軒亦擁精兵二萬屯於風櫃尾、牛心灣等處,環設砲城,以陸兵守之;其餘沿海,賊舟星羅棋佈。琅令大小船於風帆上大書坐將姓名,以知進退,定賞罰。丁亥昧爽,鼓角喧天,兩師將合。琅先令曾成、藍理、吳啟爵、張勝、許英、阮欽為、趙邦試等七艘衝鋒破浪,直入賊師,焚殺過當;值南潮正發,前鋒為急流分散,賊艘復合齊攻。琅知其深入,自將坐船衝殺賊■〈舟宗〉,救出。收泊八罩,獨駕小舟,潛偵賊寨動靜。癸巳,與各鎮誓師;分為八隊,每隊七舟,各三其壘。琅自統一隊居中調度,留八十餘舟為後援;又分遣五十餘舟從東畔嵵內截寇歸路,以五十舟從西畔牛心灣內外塹為疑兵牽制。忽北風驟發相逆,三軍股栗。琅巡師大呼曰:『無畏!惟天、惟皇帝之靈實式臨之』。須臾,雷震風反,將士賈勇而前,賊舟大發火矢交攻,煙焰迷天;官兵乘勢夾擊,自辰至申,賊艘被焚,覆溺投水者無算。劉國軒遁入小舟,從吼門出,僅以身脫。
既破澎湖,琅思以恩信結臺人。凡降偽鎮營弁,獎賞有差,給士卒糧米;焚傷覆溺未死者,醫藥救治之;有欲歸見妻子者,給舟送之。降卒相謂曰:『是真生死而肉骨也』;歸相傳述,賊眾解體,望王師如時雨。方駐師澎島時,士卒數萬缺淡水;隨地鑿井,甘泉湧出。於是軍聲大振,逆藩鄭克塽始決計歸順,遣裨將馮錫珪、陳夢煒齎獻延平王金印一、招討大將軍金印一、公侯伯將軍銀印五前來乞降,時七月二十七日也。
八月壬子,琅統舟師臨臺地受降。令偽藩眾卒、人民、土番削髮,官民有仇怨者悉為捐釋;撫殘孽、籍府庫兵仗、恤陣亡將卒及臺地兵民之殺傷者,雞犬不驚,壺漿載道。琅乃具奏,准其降附。詔如所請,差侍衛吳啟爵齎敕到臺,赦偽文武官,准投誠安插內地;加授琅為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予世襲。捷書到闕,上解所御龍袍馳賜,載褒以詩。
琅復念海外初平,所在土番雜處,為善後計,特疏陳臺灣棄留利害,周詳懇切,請設守分郡縣,以為東南數省藩籬;詔報可。版圖式廓,海波不揚,江、浙、閩、粵四省數十年鯨鯤久靖,魚鹽物產輻輳內地,琅之功為多。
朱天貴,莆田人;平陽鎮總兵官。
康熙二十一年,以總督姚啟聖薦,奉旨調回閩省協勦臺灣。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攻克澎湖,天貴率舟師奮勇追擊,斬獲、溺死者無算。會中砲,死。姚啟聖上其功,詔贈太子少保,謚「忠壯」,廕一子知州。
時會勦臺灣有功者,興化總兵吳英、海壇總兵林賢、金門總兵陳龍、銅山總兵陳昌、廈門總兵楊嘉瑞、副將蔣懋勛、林葵、詹六奇、參將羅士珍、遊擊林瀚、王朝俊、許毅、張勝、何應元、曾成功、吳輝、趙邦試、二等侍衛吳啟爵、筆帖式常在(載「通志」)。
陳璸,號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進士。
初為古田令,調知臺灣縣。清操絕俗,慈惠利民。公暇引諸生考課,以立品敦倫為先。夜躬自巡行,詢父老疾苦。聞讀書、紡績,則重予獎賞;有群飲高歌者,嚴戒諭之。念商艘「水丁」重困窮黎,詳請豁免。歲祲,設法賑貸,發倉平糶。旱則日食脫粟飯,去蓋步禱,甘霖立至。會水漲潰隄,勢逼倉廒;躬親土石,士民無不爭先。
尋行取銓曹,後由四川督學調臺廈道,兼理學政。民聞其再至也,扶老攜幼,懽呼載道如望歲焉。璸鎮以廉靜,兩科、歲試士,矢公矢慎,養育人材、作興文教,士風丕振。凡官莊歲入,悉以歸公,秋毫不染。始建萬壽宮,中殿奉龍亭,以便文武朝賀。捐俸修郡邑文廟大成殿、櫺星門、泮池,建啟聖王祠、明倫堂、朱子祠、文昌閣,規制宏敞,巍峨煥麗。設立十六齋,教士子;置學田,以資師生膏火。諸凡創造,親董其事,終日不倦。廉明正直,茹水清潔;善政善教,實心實行。
旋擢湖廣偏沅巡撫,調撫本省;一老蒼頭襆被自隨,單騎之任。一切章奏檄移,盡出己手。起居止一廳事,昧爽治政,夜分乃罷。草具蔬糲,日啖老薑少許。五十六年,奉命巡海,自賫行糧,屏絕供億。凡所經營,學宮、賢祠及橋梁、道路、壩閘之類,次第畢舉。
以勞,卒於官。當屬纊,一綈袍覆以布衾而已。屬員入視,莫不感涕;民有相向哭於途者。特賜帑金歸葬,贈禮部尚書,謚「清端」。至今邑治左有去思碑,扁曰「尚書亭」。誕日,臺人猶張燈鼓樂以祝。為海疆治行第一,崇祀聖廟名宦祠;臺士民塑像於文昌閣,春秋俎豆祭祀(載「通志」)。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人。由官生知泉州府。
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歸命,督、撫會疏交薦,調知臺灣。始至,見井里蕭條、哀鴻未復,躬歷郊原,披荊斬棘,經界三縣封域,相土定賦;罷不急之役,安撫土番,招集流亡,訪詢疾苦。進父老子弟,教以孝弟之義。振興文教,捐俸創立義學,延師課督。
任滿,遷湖廣鹽驛道。士民重繭,詣大中丞告留。會江右觀察使缺,特降旨調補。百姓立碑紀績,於所建書院塑像祀之(載「通志」)。
沈朝聘,遼東人。初任晉江縣,遷四川茂州知州。康熙二十三年,以才能移知臺灣縣。為人方平康介,不可干以私。初抵任,不費民間供應。催科撫字,調劑得宜;治姦吏、莠民,法不少貸。以憂去;民投櫃資其行,立碑志遺愛焉。
靳治揚,鑲黃旗人;由筆帖式,歷漳州知府。康熙三十四年,知臺灣府。抵任,蕩滌草竊,招撫土番;捐貲修文廟,詳免崩陷田課。尤雅意作人,番童有未知禮義者,立社學延師教之。臺人請祀名宦。
李中素,字鵠山;楚黃之西陵人。以湘鄉教諭卓異,擢知閩縣。催科不擾,治行著聞。膺薦,調臺灣。善聽斷,遇有冤獄,必竭力申救;至頑梗不馴者,一繩以法不少貸。嘗攝郡學篆,教諸生諄諄以孝悌為先。長於詩歌,旁及字畫,自成一家。以勤職,卒於官。臺人思之(以上俱載「通志」)。
衛臺揆,號南村;山西曲沃人。由廕生,知漳州。康熙四十年,以廉能調知臺灣府。每月延諸生分席講藝,親定甲乙,多士奮興。四十四年歲饑,詳請題免本年租課。性廉靜,不事煩苛;三年之內,民安衽席。秩滿,陞廣東鹽法道。以病乞歸。
王敏政,字九經;正黃旗人。由監察御史,外轉興泉道。康熙四十三年,移節臺灣。仁厚不苛,事悉就理。尤加惠番民:凡通事、社商有朘削者,嚴禁之;番車之有濫派者,懲創之。遇歲荒歉,申請賑恤,民賴生全。秩滿,陞廣東雷瓊道。尋以病卒,民建祠祀之。
孫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由貢生,知四川漢州知州。康熙四十二年,遷臺灣府同知。性溫厚,於物無忤;而秉骨剛正,不屈權勢。諸不便民者,悉除之。會歲旱,令商船悉以運米;多者重其賞,否則有罰。於是南北艘雲集,臺民得飽而歌。數攝諸縣篆,署府符,所在有善政。秩滿,遷東昌知府。
周元文,字洛書;正黃旗人。康熙四十六年,由延平知府調補臺灣。方正廉潔,僉壬畏若神明。置義學田,以贍寒士。歲荒,詳免租課十之三。一切措注,悉本實心。臺民至今,猶思其德。
洪一棟,字石臣;應山縣人。康熙四十八年,由監生同知臺灣府。革除水口積弊,以利商人;豁除逃亡丁賦。值荒旱,多方設法運米以活饑者;臺民欣感(以上俱載「通志」)。
覺羅滿保,號鳧山;滿洲人。康熙甲戌進士。五十年,巡撫福建。飭紀陳綱,綜煩治劇,有幹濟才。未幾,總督閩、浙。五十二年,奉命巡海。復游寨、置煙墩,相度機宜,綢繆孔固。
六十年,臺匪朱一貴等亂作,滿保密疏告變;謂撫臣呂猶龍曰:『廈門為控制全臺咽喉,當親往以安人心。為恢復計,綏輯會城、撥濟糧餉,請以相屬』。五月庚午,由省城疾趨泉州;值澍雨連綿,乘竹兜從數騎行泥淖中,人莫知其為制府也。至廈門,嚴申軍令,市肆晏然。已而舟師雲集,乃釃酒誓眾,聲言分路進勦;密授諸將錦囊,戒以開洋後啟視,則令其合攻鹿耳門,蓋欲散賊黨以分其勢也。賊果分兵拒戰,旬日恢復府治,南、北二路以次討平。捷聞,隨調遣能吏安輯流亡,慰撫各莊社民番,臺灣遂定。
後以疾,卒於官(載「通志」)。
施世驃,琅子;任水師提督,駐廈門。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倡亂,世驃聞變,集諸將議曰:『臺寇猖獗,六、七日全郡俱陷,此非小賊也。今臺灣數百艘逃入內地,脫有奸徒混跡,乘虛鼓煽,廈島一搖,勢不可制,咎將誰執』?乃按兵觀釁。而總督覺羅滿保羽檄飛促世驃出師赴澎湖,以慰眾心。迨滿保至廈門,而世驃已登舟出港兩日矣。抵澎湖,與南澳鎮總兵藍廷珍商克復安平計。時朱一貴悉眾攻安平,世驃與廷珍遣將分攻,直搗臺郡,朱一貴等後先就擒;世驃即於軍中疏平台郡狀。值南風正駛,捷書到闕,賜世驃東珠、朝帽、蟒袍,異數有加。
時元兇雖擒,餘黨散匿;世驃復與廷珍分遣大兵,廓清南北二路,以除殘孽。會風雨大作,屋瓦皆飛,人民震蕩,世驃與廷珍終夜露立。疾作,卒於軍(載「通志」)。
藍廷珍,南澳總兵官。康熙六十年臺寇朱一貴倡亂,總督覺羅滿保飛檄召赴廈門商略機務。廷珍以海外豕突殘魂,必重臣坐鎮,以安人心、消反側。乃遣人陳請滿保駐廈門,就近督師。滿保得所指陳,喜曰:『藍總兵所見,事事與吾吻合;吾無憂矣』。遂自會城兼程疾趨至廈,而廷珍亦單騎率所部舟師繼至。滿保令總統征臺水陸大軍赴澎湖,會提督施世驃進勦。
六月朔,出廈門港;二日,至青水溝。時颶風驟起,軍士相顧失色。廷珍親自操舟馭風,漂至銅山;風定,由銅山至澎湖。世驃大喜,與議進兵。廷珍慷慨言曰:『群盜烏合,一攻即靡。但其眾至三十萬,不可勝誅;以某所見,止殲渠魁,餘令自新,且安反側』。乃戒將弁無得妄殺。翼日進兵,廷珍親率諸將奮擊,賊眾敗走,克復安平。賊復率二萬眾列牛車夾牌盾為陣,蜂擁蟻附,復攻安平;廷珍督大砲四面環擊,賊大潰,退保府治。越數日,廷珍督大兵南下,復敗賊眾,追殺至蔦松溪;一貴遁去,遂復府治。駐萬壽亭,提督世驃屯扎北較場,分遣大兵廓清南北二路,以除殘孽。一貴暨餘黨先後俘至,臺郡悉平(載「通志」)。
歐陽凱,漳浦人;臺灣鎮總兵官。
康熙六十年四月臺寇朱一貴倡亂,豎旗於南路岡山。凱撥官兵前勦,賊勢猖獗。二十八日,凱領眾駐春牛埔;戰連日。五月朔,賊黨數萬雲集,凱奮身血戰,躍馬衝突。賊四面圍攻,勢窮力困,中鎗墜馬;賊刃交下,截其首去。事聞,詔贈太子少保,予恤,賜祭葬;廕子弟一人以守備用,祀忠義祠(載「通志」)。
許雲,漳州海澄縣人;臺灣水師副將。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倡亂,南路被陷;逆賊擁攻府治,雲不以水陸分歧,於四月三十日帶同次子方度、家丁吳國珍等赴春牛埔,援總兵歐陽凱。時鎮標官兵俱陷,雲衝突血戰,殺賊數千人,賊退走。翌日,賊眾十餘萬擁至環攻,雲率遊擊遊崇功、千總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李茂吉自黎明戰至日中,矢窮砲盡。雲重創遍體,墜馬步戰,猶手刃數十賊。勢孤無援,賊眾愈甚,弁兵俱歿;厲聲命次子方度曰:『賊勢猖獗,我分當捐軀報國。爾速突圍殺出,將安平、鹿耳門各砲位封釘,無遺賊用;將敕印、劄付速駕快船賫赴督、提乞師復仇』!方度號泣,奔突出圍。雲左臂被賊所砍,猶奮勇血戰;厲聲曰『吾生不能盡殺爾等,死必來殲滅爾』!賊怒,寸磔之。
事聞,詔贈拜他拉布勒哈番世職,予恤,賜祭葬;廕子弟一人以守備用,崇祀忠義祠。安平百姓憫其捐軀殉國,為立五忠祠以祀焉。
次子方度,隨參將王萬化征勦朱逆,攻入鹿耳門,克復安平鎮,殺賊七鯤身、西港仔、蘇厝甲,底定臺灣。以軍功,補臺灣鎮中營遊擊。
羅萬倉,陝西人;臺灣北路參將。朱一貴之亂,總兵歐陽凱戰死,府治失陷;萬倉鼓勵將士堅守。賊攻北路,連發大砲擊之,僕賊旗。賊四面蝟集,萬倉突圍拒戰。兵孤無援,逾溝墜馬;賊以竹篙截其喉,猶揮刀殺賊而死。妾蔣氏聞兵敗,亦自經。事聞,詔贈給拖沙拉哈番,世襲;予恤,賜祭葬;廕子弟一人以守備用。妾蔣氏,詔建坊旌之。
孫文元,雲南人;臺灣鎮左營遊擊。臺寇朱一貴竊發,歐陽凱等戰歿;賊攻府治,文元兵少勢孤,於鹿耳門內望北叩首畢,躍入海死。
游崇功,漳浦人;臺灣水師左營遊擊。康熙六十年,領水師哨巡北路洋。臺寇之亂,崇功奉調援勦,同副將許雲併力擊敗賊眾。聞鎮營圍急,率兵赴春牛埔,而總鎮歐陽凱已陣歿。崇功手持大刀左右衝突,殺賊三十餘人;中鎗,墜馬死。事聞,與遊擊孫文元俱詔贈給拖沙拉哈番,予恤,賜祭葬;各廕子弟一人以守備用。
胡忠義,陝西人;臺灣鎮標左營守備。臺寇之亂,隨歐陽凱率師於春牛埔拒敵。忠義衝鋒力戰,中砲,墜馬死。
馬定國,陝西人;臺灣鎮南路營守備。朱一貴亂,攻南路營,定國督兵拒守。賊勢猖獗,定國奮力血戰,勢不能支;大呼曰:『我朝廷命官,豈可遭擒取辱』!遂拔佩刀自刎死。事聞,與胡忠義俱詔予恤,賜祭葬;蔭一子以衛千總用。
蔣子龍,閩縣人;臺灣鎮標中營千總。臺寇倡亂,隨總鎮歐陽凱拒敵春牛埔,大破賊眾。次日,賊勢復張,子龍奮身疾戰,被賊刀斷一臂而死。
陳元,侯官人;臺灣鎮標左營千總。臺寇朱一貴倡亂,元率師同本標右營遊擊周應龍於南路岡山禦賊。奮力掩擊,賊敗走。明日,直進赤山;又明日,賊悉眾四面圍攻,元與鏖戰數陣,受鎗被獲。逼降,不屈死。
趙奇奉,廣東人;臺灣水師協標右營千總。臺寇環攻南路,奇奉隨協鎮許雲率水師援勦,連敗賊眾。次日,賊悉眾攻春牛埔,奇奉力戰死。
林文煌,侯官人;臺灣水師協標千總。臺寇作亂,文煌隨協鎮許雲率兵援鎮軍,連日力戰於山川臺。文煌衝鋒殺賊,歿於陣。其弟文甲從師,亦死焉。事聞,與千總蔣子龍、陳元、趙奇奉俱詔予恤,賜祭葬;廕一子以衛千總用。
李茂吉,漳浦人;臺灣水師協標中營把總。臺寇之亂,茂吉自請為前鋒。隨副將許雲率兵援鎮軍,力戰於春牛埔,為賊所執,不屈;勸之降,茂吉瞑目厲聲曰:『我朝廷職官,豈肯降汝草賊耶』?舉足翻其几案,奪賊刀殺賊。賊共斮之,頭破裂,罵不絕口而死。
林彥,閩縣人;臺灣鎮標中營把總。臺寇之亂,隨總鎮勦賊於春牛埔。賊悉眾來攻,彥爭先臨陣,死之。
林富,長汀人;臺灣鎮南路營把總。臺匪竊發,奉委率兵為遊擊周應龍前隊。引路至赤山,與賊戰;賊稍卻,富乘勝深入。賊厚陣圍之,劗刺而死。時有削職把總江先達、鎮標右營領旗王奇生,俱力戰歿於陣。
石琳,永定人;汀州鎮標中營把總。康熙六十年,奉差領汀鎮兵至臺灣換營;適遇臺變,琳力請助戰,為賊所圍,歿於陣。事聞,與把總李茂吉、林彥、林富俱詔予恤,賜;廕一子以衛千總用。
以上十三員暨林文甲、江先達、王奇生,俱奉旨祀忠義祠。
陳大輦,江夏人;字子京。康熙丙戌進士。初知粵西永安州,遷福建鹽運分司。釐剔鹺政,奉委清丈閩田,平允得民。
歲辛丑,臺匪作亂,大輦督造平底小艘,飛渡臺港,多所裨助。辱擢分巡臺廈道;至則安輯流亡、撫綏部落,生番歸化者接踵。會餘孽跳梁未靖,大輦悉捕獲正法,臺民始獲衽席之安。校士公慎,拔取單寒。重整海東書院,立課士規程,悉心作養。所得士登賢書選拔者,若干人。
雍正二年,以疾卒於官(俱載「通志」)。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江南高郵州人。才識淵超,英明簡重。登癸卯恩科進士,充南書房,以御試第一入史館。尋轉諫垣。
雍正六年,巡視臺灣兼學政。至則以澄敘官方、振興文教為己任。主歲、科兩試,公慎明敏;栽培士類,悉本真誠。按巡南北二路,雞犬不驚,民番咸悅。生平廉介,苞苴永杜;而接物復樂易沖和,絕少崖岸,尤為寮屬所敬服。
著有「海天玉尺」二編,至今學者宗之。
林天木,字荔山;廣東潮州人。性沖和慎默,不苟言笑;動履以宋名儒為範。生平作字必楷正,雖屬稿未嘗為行草書。康熙庚子,學鄉薦第二。雍正癸卯,登進士,以應選知縣引見,擢部主事;尋遷兵科掌印給事中。
雍正十一年,巡察臺灣兼理學政。主歲、科兩試,取士以品行為先。生童卷帙殊繁,手自評閱。迨揭曉,士服其公。素不能恚,即僮僕有過,不聞斥詈聲。處寮屬,端嚴具有和氣。人多敬愛之。
秩滿,尋丁祖母艱,哀毀逾禮,以疾卒於家。
随机推荐 (1)第二十九回 黄祸出场大为闯祸 委员查案还算能员 (2)第十三回 没奈何存心尽孝 不得已饮泪吞声 (3)第71回 沈延芳潜身内院 宋臬司当堂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