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行,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三国,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道①,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魏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去亮军六十里,侯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已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卧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洒。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以弱形,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拍手大笑曰:“司马必谓吾示怯,将有伏兵,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恨。
【注释】
①诸葛亮在阳平道:诸葛亮首次伐魏时,魏延曾建议诸葛亮走斜谷(今陕西太白至眉县山谷)的同时,派一支军队沿秦岭东进绕出子午谷(今陕西宁陕至户县以东山谷),直攻长安。诸葛亮不用魏延计,只从阳平关一条道进军,故有“阳平道”说法。又因用人不当,蜀军在街亭失败,于是便有了这一历史上着名的空城战例。
【译文】
凡与敌人交战,如果我力量很弱,就应当故意显示为充实的形态,使敌人不能测度我的虚实,这样敌人就不敢轻易与我交战,我军就可以保全。兵法说:敌人之所以无法来与我交战,是因为我使敌人改变了进攻的方向。
三国时,蜀国将领诸葛亮驻在阳平(今陕西勉县西)道上,魏延等将领一起领兵往东去了,诸葛亮仅留万余军队守城。魏将司马懿率20 万大军抵抗诸葛亮,与魏延军错开道路,距离诸葛亮军队60 里,侦探回来报告司马懿说:“诸葛亮城中兵少势弱。”诸葛亮也得知司马懿的军队已经临近,担心逼近自己,想去追魏延,距离又远,势必迫不上。官兵惊慌失色,不知他将用什幺计谋。诸葛亮的态度却镇定自若,下令军中偃旗息鼓,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城;又下令敞开四周城门,让人洒水扫地。司马懿一贯认为诸葛亮用兵稳重,而现在看到的却是虚弱的外表,便怀疑城中有伏兵,于是率领部众向北离去。第二天吃饭时,诸葛亮与参佐拍手大笑道:“司马懿必定以为我故意显示怯懦,认为我会有伏兵,才沿着山走了。”侦探回来,果然像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司马懿懊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