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2>,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3>。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4>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5>,白吏对黄童<6>。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7>,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8>。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9>。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10>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1>。

  天浩浩,日融融<12>,佩剑对弯弓<1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14>。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2>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3>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4>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5>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6>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8>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9>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10>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11>皤[音pó]:白色。绿:这里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12>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13>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14>芰[音jì]:菱角的一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随机推荐
(1)第五回 忙中错黑夜偷头 客船上天明惊盗
(2)第十回 娇大暗夜缕春霞
(3)第272回 吉日良辰小西入赘 佳肴美酒计全闹房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