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是故乔木竦而枝不附焉,渊水清而鱼不藏焉。故甘瓠累于樛木,庶草繁于深泽,则子妇顺于慈仁,理也。
若夫待之不以慈,而欲责之以孝,则下必不安。下不安则心离,心离则忮,忮则不祥莫大焉。为人父母者,其慈乎!其慈乎!
然有姑息以为慈,溺爱以为德,是自敝其下也。故慈者非违理之谓也,必也尽教训之道乎!亦有不慈者,则下岂可以不孝?必也勇于顺令,如伯竒者也。
【今译】
长辈抚爱晚辈,叫做慈。
做长辈的慈爱而不懈倦,晚辈就会顺从并日益亲近。
乔木高高地直立,就长不出旁枝;
深潭里的水太清,鱼就会远避;
樛木下垂,就生出许多甘甜的瓠瓜;
深泽宽广,众多的草就在其中繁殖生长。
长辈仁慈而能容人,子孙媳妇就会敬顺并亲爱她。
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长辈不仁慈,而希望晚辈孝顺,
晚辈的心必定会不安,
不安便会与长辈离心离德,产生背离,
心背离了就会产生忌恨,
心里有忌恨,是最大的不祥。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仁慈!一定要仁慈!
但是把姑息纵容、偏爱护短当做慈爱,
是自我蒙蔽、贻害子孙,并不是真的仁慈。
不违背情理,以正道教育子女,
竭尽仁义之心,这样才叫做慈。
如果长辈不能做到慈爱,
晚辈也不可以不孝顺。
一定要勇于顺从父母之命,
像伯奇那样。
伯奇:尹吉甫的儿子。尹吉甫受了后妻的挑拨,想要杀伯奇。伯奇不敢申辩,顺从父亲的意愿而死,至孝也。
但是伯奇之孝,彰显了父母的不慈。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慈为重。
随机推荐 (1)佛教心理学浅测佛教心理学浅测 (2)第十四回 馈赂交邻为敌树敌 正名施令攻心结心 (3)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