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秦汉讳例
前篇所举诸例,以类区分,参伍错综,期无馀蕴。兹更以时为主,列举历朝讳字,俾便检照。各朝讳制,顺附及焉。并记其世次者,所以便于计算已祧之庙也。
秦初避讳,其法尚疏。汉因之,始有同训相代之字。然《史记》《汉书》于诸帝讳,有避有不避。其不避者固有由后人校改,然以现存东汉诸碑例之,则实有不尽避者。大约上书言事,不得触犯庙讳,当为通例。至若临文不讳,诗书不讳,礼有明训。汉时近古,宜尚自由,不能以后世之例绳之。
汉宣帝元康二年诏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此上书不得触讳之说也。灵帝时诸碑,远不避光武讳,近不避桓帝讳,此临文不讳之说也。惟汉讳有一定相代之字,后世无之,即有亦非一定,斯为独异耳。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代字举例
秦一始皇赵氏政一作正谓正月为端月。
父庄襄王子楚子楚谓楚为荆。
二二世始皇子胡亥
汉一高祖刘氏邦国汉诏引书“协和万邦”为万国。
二惠帝高祖子盈满《史记》引《左传》
“万盈数也”为满数。
高后雉野鸡《汉书杜邺传》用雉升鼎耳事,改雉为野鸡。
二文帝高祖子恒常恒山郡改常山。
三景帝文帝子启开称微子启为微子开。
四武帝景帝子彻通改蒯彻为蒯通。
五昭帝武帝子弗初名弗陵不
七宣帝武帝曾孙询初名病已谋
父史皇孙进
八元帝宣帝子奭盛
九成帝元帝子骜俊
十哀帝元帝孙欣喜
父定陶共王康
十平帝元帝孙衎初名箕子乐
父中山孝王兴
后汉一光武高祖九世孙秀茂改秀才为茂才。
叔父赵王良良改寿良县为寿张。
二明帝光武子庄初名阳严庄助改严助,庄安改严安。
三章帝明帝子炟著
四和帝章帝子肈或误作肇始
五殇帝和帝子隆盛伏隆《东观记》作伏盛。
五安帝章帝孙祜或误作祐福朱祜《东观记》作朱福。
父清河孝王庆庆庆纯改为贺氏,见《吴志贺齐传》注。
六顺帝安帝子保守
七冲帝顺帝子炳明
七质帝章帝玄孙缵继
父渤海孝王鸿
六桓帝章帝曾孙志意赵戒字志伯,《孔庙置守庙卒史碑》作意伯。
父蠡吾侯翼
七灵帝章帝玄孙宏大
八献帝灵帝子协合
第七十三三国讳例
三国时祚短促,各处偏隅,其讳法亦有足考者。魏儒王肃有《已迁主讳议》,载于《通典》一○四。其所主张,以为诗书,临文,庙中,乃至言事,皆不必讳,唯臣民不得以为名字耳。吴臣张昭则有《驳应劭为旧君讳议》,载于本传注。劭之言曰:“起元建武已来,旧君名讳,五十六人,后生不得协也。”昭则以为: “亲亲有衰,尊尊有杀,属绝则不拘于协。”协,谓同其名也。两国之臣,其言论如此,其事实则何如:
《魏纪》:“甘露五年诏曰:古者人君名字,难犯易讳。今常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博议改易列奏。”常道乡公即陈留王。初名璜,即位后改名奂。奂为燕王宇子。景元元年有司议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此魏故事也。
《吴志》:“赤乌五年,立子和为太子,改禾兴为嘉兴。”是为历代避嫌名之始。《孙休传》永安五年注,引《吴录》载休诏:“礼,名子欲令难犯易避。孤今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音湾,字,音迄。次子名,音觥,字,音礥。次子名壾,音莽,字昷,音举。次子名,音褒,字,音拥。此都不与世所用者同,庶易弃避。”此吴故事也。
孙皓时,后父滕牧、司空丁固,皆名密。滕避丁,改名牧;丁避滕,改名固。此时人之互避,为三国时特俗。
孙皓字元宗,而吴令孟宗改名仁。刘备叔父字子敬,孟达亦字子敬,刘备赐刘封死,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子度即孟达,避先主叔父敬改之。
避名而及字,此又三国时之特俗也。
《韦曜传》有“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之言。或以此为吴时讳禁特严,不知所谓皓讳者,忌讳耳,非名讳也。《孙皓传》称“皓粗暴,多忌讳,好酒色”是也。皓既暴戾若此,谁尚犯其名哉!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魏一武帝曹氏操
二文帝武帝子丕
三明帝文帝子睿
四齐王明帝养子芳芳林园改华林园,见《文帝纪》注。
四高贵乡公文帝孙髦
父东海定王霖
三陈留王武帝孙奂初名璜
父燕王宇
蜀一先主刘氏备
叔父子敬
二后主先主子禅
吴一大帝孙氏权
父坚
太子和和禾兴县改嘉兴。
二废帝权子亮
二景帝亮兄休休阳县改海阳,晋平吴,又改海宁。
三归命侯权孙皓或从日。孟宗改名仁。字元宗,一名彭祖,字峼家。
父和
第七十四晋讳例
避讳至晋,渐臻严密。《通典》一○四《礼篇》所载讳议,大半出于晋人。其所议者:一、七庙讳字议;二、上书犯帝讳,及帝所生讳议;三、山川与庙讳同,应改变议;四、上表称太子名议;五、父讳与府主名同议;六、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及官位犯祖讳议。固已讨论綦详矣。然晋时讳制,并不如唐宋之繁,其特异者,为东晋皇后讳,比历代特多。《通典》帝所生讳议,即当时因吴兴郡上事,有春字犯郑太妃广讳,下制书推之,众官多以为小君之讳,列于讳榜,故天下同讳;所生之讳,不列讳榜,故天下不同讳。可知晋时后讳,实列讳榜。故《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阳字衍】,改陵阳县为广阳。”《毛穆之传》:“字宪祖,小字武生,名犯哀靖王后讳,故行字。后又以桓温母名宪,乃更称小字。”至郑太妃讳,虽经朝议,多数以为不应讳。然君之所讳,臣无不讳之说,亦极有力,故凡春字地名,悉以阳字易之,如富春曰富阳,宜春曰宜阳之类,是也。又当时议礼之臣,引《春秋》必曰《阳秋》,如《郑太后传》曰“《阳秋》之义,母以子贵”,又曰“依《阳秋》二汉故事”,是也。孙盛、檀道莺辈著书,亦曰《阳秋》,如《晋阳秋》、《续晋阳秋》,是也。《褚裒传》则
曰“季野有皮里阳秋”,后世至传为美谈。赵宋时葛立方著诗话,乃名曰《韵语阳秋》,则已忘其为避讳者矣。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晋一宣帝司马氏懿懿改益,或改壹,《蜀志》称张懿为张益,《宋书》王懿称字仲德。
二景帝宣帝子师太师改太宰,京师改京都,或改京邑。
二文帝景帝弟昭昭阳县改邵阳,张掖昭武县改临泽,建安昭武县改邵武。《吴志》称韦昭为韦曜。
三武帝文帝子炎《魏志》称孙炎字为孙叔然。
四惠帝武帝子衷
四怀帝武帝子炽
五愍帝武帝孙业一作邺建业改建康,邺县改临漳。
父吴孝王晏
东晋五元帝景帝曾孙睿《宋书》王睿,以字元德行。
父琅邪恭王觐
六明帝元帝子绍
七成帝明帝子衍《杜皇后传》称王衍为王夷甫。
七康帝成帝弟岳邓岳改名嶽,后竟改名岱。
八穆帝康帝子聃
八哀帝成帝子丕
八海西公哀帝弟奕
六简文帝元帝少子昱育阳县改云阳。
七孝武帝简文帝子曜
八安帝孝武帝子德宗
八恭帝安帝弟德文
第七十五南北朝讳例
南北朝父子不避同名,已见前条,似南北朝之讳禁甚宽也。然据《颜氏家训风操篇》所述,并谓:“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无僇赖焉。”则当时之讳禁又甚严也。
北齐高祖高欢,父名树生,《北齐书杜弼传》称:“相府法曹辛子炎咨事,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杖之。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子炎之罪或可恕。’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
此北朝事也。
《南齐书文惠太子长懋传》称:“长懋转秘书丞,以与宣帝讳同,不就。”宣帝,萧道成之父承之,长懋曾祖也,丞其嫌名耳。然道成之成不避承,秘书丞何为避承。《南齐书百官志》,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皆有丞,尚书有左右丞,皆不讳。《武帝纪》永明六年有“宕昌王梁弥承”;《州郡志》南琅邪有承县,正名亦不讳。《州郡志》又有安成郡,及夷道、僰道、利成、绥成、始成诸县,于道成之名亦不讳。此则南朝事也。
综观种种史实,南北朝避讳,实无定制,宽严随人意而异,故矛盾之事,并见于一时。入隋则讳禁稍严,渐开唐人风气矣。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宋一武帝刘氏裕王敬弘名裕之,谢景仁、褚叔度、张茂度名裕,皆以字行。
祖靖靖向靖改称小字弥,孔靖以字季恭行。
父翘
二少帝武帝子义符
二文帝武帝子义隆
三孝武帝文帝子骏
四前废帝孝武子子业
三明帝文帝子彧王彧以字景文行。
四后废帝明帝子昱
四顺帝明帝子准平准令改染署令。
南齐一高帝萧氏道成薛道渊改名渊,萧道先改名景先。
父承之
二武帝高帝子賾或作颐
四郁林王武帝孙昭业
父文惠太子长懋
四海陵王郁林王弟昭文
二明帝高帝兄子鸾
父始安贞王道生
三东昏候明帝子宝卷
三和帝明帝子宝融《梁书柳恽传》、《徐勉传》,于王融皆称其字元长.而不名。
梁一武帝萧氏衍
父顺之顺之《梁书》称顺阳郡为南乡,《南齐书》
顺字多易为从。
二简文帝武帝子纲
二元帝武帝子绎
三敬帝元帝子方智
陈一高祖陈氏霸先
二世祖高祖兄子蒨
父始兴王道谭
三废帝世祖子伯宗
二宣帝世祖弟顼
三后主宣帝子叔宝
北魏一道武帝拓跋氏珪上邽县改上封。
二明元帝道武子嗣
三太武帝明元子焘
五文成帝太武孙浚
父景穆帝晃晃《魏书》称慕容皝字曰元真。
六献文帝文成子弘弘农郡改恒农。《魏书》称冯弘字曰文通,石弘字曰大雅。
七孝文帝献文子宏《魏书》称崔宏字曰玄伯,苻宏字曰永道,李宏仁字曰容仁。
八宣武帝孝文子恪《魏书》称慕容恪字曰元恭。
九孝明帝宣武子诩尉诩改名羽。
八孝庄帝献文孙子攸
父彭城王勰
八前废帝献文孙恭
父广陵王羽
八前废帝太武五世孙朗
父章武王融
九出帝孝文孙脩或作循
父广平王怀
西魏九文帝孝文孙宝炬
父京兆王愉
东魏九孝静帝孝文孙善见
父清河王亶
北齐一神武帝高氏欢欢改为欣,《周书文帝元后传》张欢,《北齐书张琼传》作张忻。
六世祖隐隐赵隐以字彦深行。
高祖泰泰北齐人称宇文泰小字曰黑獭。
父树生树生《北史隋文帝纪》树颓县,《魏书地形志》作殊颓。
二文襄帝神武子澄
二文宣帝神武子洋
三废帝文宣子殷殷州改赵州。
二孝昭帝神武子演
二武成帝神武子湛
三后主武成子纬
四幼主后主子恒
周一文帝宇文氏泰小字黑獭萧泰以字世怡行。黑水改乌水,见《元和志》。
二孝闵帝文帝子觉
二明帝文帝子毓
二武帝文帝子邕《北史》郑道邕,《周书》作郑孝穆。
三宣帝武帝子赟
四静帝宣帝子阐初名衍
隋一高祖杨氏坚
祖祯祯李孝贞以字元操行。
父忠忠兼避中字,凡中皆改为内,中书改内
史,中牟县改内牟。
二炀帝高祖子广一名英广改为大,或为博,广川县改长河,广武县改雁门。
四恭帝炀帝孙侑
父元德太子昭
第七十六唐讳例
唐制,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故唐时避讳之法令本宽,而避讳之风尚则甚盛。武德九年,有“世及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避”之令。显庆五年,有 “嫌名不讳,今后缮写旧典文字,并宜使成,不须随义改易
”之诏。然唐人注《史记》、《两汉书》、《文选》,撰晋、梁、陈、北齐、周、隋、南、北八史,于唐庙讳,多所改易,古籍遂至混淆。其中一部分士夫,则雅不以广避为然。《会要》廿三言:宪宗为太子时,王纯以与同名,请改名绍,君子非之。时韦纯为监察御史,独不请改。既而下诏以陆淳为给事中,改名质。纯不得已,乃上疏改名贯之。【《日知录》以为韦淳事,非,淳不为监察御史。】开成元年,崔龟从奏前婺王府参军宋昂,与御同名,十年不改,宜殿两选。咸通十二年,侍御史
李溪以奏状内讼字与庙讳音同,罚俸。溪抗疏,《职制律》诸犯嫌名不坐,免之。据此,则唐时讳法,制令甚宽。李溪既可抗疏力争;宋昂并可十年不改。非如宋之《淳熙文书令》,广避嫌名;清之乾隆字贯案,罪至枭首也。今唐人撰注诸史中之所以广避者,习尚使然,实未遵贞观、显庆时诏令。故韩愈《讳辨》,力斥讳嫌名之非,至比之宦官宫妾。可见法令为一事,习尚又为一事也。
唐时避讳,有可特纪者,为缺笔之例,自唐时始。既有此例,则古籍文字,可以少所更易。故开成石经缺笔多而改字少,经典元本,赖是保存焉。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唐一高祖李氏渊渊改为泉,或为深。
祖虎虎虎改为兽,为武,为豹,或为彪。
父昞昞昞、炳、丙、秉,皆改为景。
太子建成建成建城县改高安,晋城县改晋安。
二太宗高祖子世民世改为代,或为系,从世之字改从云,或改从曳。民改为人,或为甿,从民之字改从氏。
三高宗太宗子治治改为持,为理,或为化。稚改为幼。
太子忠忠中郎将改旅贲郎将。
太子弘弘弘农县改恒农,弘静县改安静。
武后曌诏改为制,李重照改名重润。
四中宗高宗子显中间曾显政殿改昭庆,显德殿章德。
改名哲
四睿宗高宗子旦初名旭旦改为明,张仁亶改名仁愿。
轮又名轮
五玄宗睿宗子隆基隆州改阆州,大基县改河清。
六肃宗玄宗子亨初名嗣
升改名淩
又名玙又
名绍
七代宗肃宗子豫初名俶豫州改蔡川,豫章县改钟陵。
八德宗代宗子适括州改处州,括苍改丽水。
九顺宗德宗子诵斗讼津改斗竞律。
十宪宗顺宗子纯初名淳淳州改睦州,淳于改姓于,韦纯改名贯之,韦淳改名处厚。
十一穆宗宪宗子恒初名宥恒州改镇州,恒岳改镇岳。
十二敬宗穆宗子湛郑茂湛改名茂休。
十二文宗穆宗子昂初名涵郑涵改名澣,《旧唐书》作瀚。
十二武宗穆宗子炎初名瀍李躔字昭回,改名回,字昭度。
会要作澧
十一宣宗宪宗子忱初名怡
十二懿宗宣宗子漼初名温
十三僖宗懿宗子儇初名俨
十三昭宗懿宗子晔初名杰
又名敏
十四哀帝昭宗子柷应作祝
初名祚
第七十七五代讳例
五代承唐之后,讳例仍严。读《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七月敕,全忠请铸河中、晋、绛诸县印,县名内有城字,并落下,如密、郑、绛、蒲例,单名为文。九月又敕,武成王庙宜改为武明王。”十月十一月以后,又敕改凡有成、城、信等字县名。其时朱全忠尚未称帝也,而其祖若父之名,已不可犯如此。称帝而后,又以己名全忠,为唐所赐,且异帝王之称,特下令改名晃,其旧名不得回避。不然,则终梁之世,图书金石,无诚无信,复无忠也。历唐、晋、汉,皆出异族,讳法稍宽,至周而又密。《五代会要》四载:“后唐天成三年诏曰:本朝列圣及新追四庙讳,近日章奏,偏傍文字,皆阙点画。凡当出讳,止避正呼,若回避于偏傍,则亏缺于文字。此后凡庙讳但避正文,其偏傍文字,不必减少点画”云。同时十国有讳者,并附如后: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梁一太祖朱氏晃本名温
唐赐名全忠
曾祖茂琳茂琳茂州改汉州,慕化县改归化,
戊改为武。
祖信信信都县改尧都。
父诚诚成德军改武顺,城门郎改门局郎,城隍改墙隍。
二末帝太祖子瑱初名友
贞又名锽
唐一庄宗唐赐李氏存勖
祖国昌国昌孝昌县改孝感,昌乐县改南乐。
父克用
一明宗庄宗宗属亶初名嗣
源
杨檀赐名光远。
曾祖敖敖郑遨以字云叟行。
二闵帝明宗子从厚
三末帝明宗养子从珂
晋一高祖石氏敬瑭竟陵县改景陵,唐改姓陶,钱唐县改钱江,行唐县改永昌,福唐县改南台。
父绍雍
二少帝高祖从子重贵
父敬儒
汉一高祖刘氏暠本名知远鱼崇远改名崇谅,折从远改名从阮,赵远以字上交行。
二隐帝高祖子承祐祐
当作祜
周一太祖郭氏威张彦威改名彦成,李洪威改名洪义,
马令威改名令琮,郭彦威改名彦钦。
高祖璟璟南唐李璟改名景。
曾祖谌
祖蕴
父简简孙方简改名方谏,王易简止名易。
二世宗太祖养子荣李荣改名筠。
本姓柴
三恭帝世宗子宗训向训改名拱,张从训改名崇诂。
十国讳例
国名姓名举例
吴杨行密滁人呼荇溪曰菱溪,扬州人呼蜜曰蜂糖。
父怤御史大夫改大宪,又作大卿。
后蜀孟知祥《蜀石刻诗经》残本知字不避。
祖察《蜀石刻诗经》残本察字缺末三笔。
父道《蜀石刻诗经》残本道字不避。
吴越钱镠元金履祥先世本刘氏,改为金。
子元瓘
孙弘佐凡官名左者悉改为上。
闽王审知闽人沈姓去水为尤。
第七十八宋讳例
宋人避讳之例最严。《容斋三笔》十一云:“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宋史》一○八《礼志》言:“绍熙元年四月,诏今后臣庶命名,并不许犯祧庙正讳,如名字见有犯者,并合改易。”此已祧之讳仍不许犯也。“嘉定十三年十月,司农寺丞岳珂言: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既而礼寺讨论,所有旧讳,若二字连用,并合回避。”此旧讳仍不许犯也。《楼钥传》言:“钥试南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故今所传宋《绍定礼部韵略》,卷首犹载淳熙、绍熙时应避旧讳及诸帝嫌名,真有过五十字以外者,此实空前绝后之例也。特附载之,以备参考。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宋一太祖赵氏匡胤匡改为正,为辅,为规,或为纠,为光,为康。匡国军改定国,匡城县改鹤丘。胤改为裔,胤山县改平蜀,吕馀庆名胤,以字行。
始祖玄朗玄朗玄改为元,或为真。玄鸟改鳦鸟,玄武县改中江。朗改为明,朗山县改确山。
远祖轩辕
高祖眺
曾祖珽珽《唐书》姚珽,缺笔误作姚班。
祖敬敬敬改为恭,为严,为钦,或为景。
镜改为鉴,或为照。敬州改梅州,王居敬改居安。
父弘殷弘殷弘改为洪,殷改为商,为汤。弘农县改恒农,殷城县改商城,钱俶本名弘
俶,赵文度本名弘。
一太宗太祖弟炅初名匡义改为毅,义兴县改宜兴,富义监乂又名光改富顺,杨美本名光美,祁廷训本名义廷义。
二真宗太宗子恒初名德恒改为常,恒山改镇山,恒农县改虢昌改元休略,毕士安本名士元。
又改元侃
三仁宗真宗子祯初名受祯改为真,为祥,贞改为正,祯州改益惠州,永贞县改永昌,谥文贞者称文正。
四英宗仁宗从子曙初名宗曙改为晓,为旭,树改为木,署改为实院,签署改签书,都部署改都总管。
张孜初名茂实。
父濮安懿王允让允让让改为逊,或为避。
五神宗英宗子顼初名仲顼改为玉,勖改为勉。旭川县改荣德,针李遵勖撰《天圣广灯录》,《宋艺文志》去勖字。
六哲宗神宗子煦初名佣
六徽宗神宗子佶
七钦宗徽宗子桓初名亶桓改为亘,为威,或为魋。齐桓公改又名烜威公,桓魋改威魋。
南宋七高宗徽宗子构姤改为遇,勾当改干当,管勾改管干。
八孝宗太祖七世孙窅初名伯慎改为谨,慎县改梁县。
琮更名璦
又名玮
父秀王偁
九光宗孝宗子惇惇改为崇,或为孝。蔡惇撰《祖宗官制旧典》,《宋艺文志》称其字为蔡元道。
十宁宗光宗子扩
十一理宗太祖十世孙昀初名贵筠州改瑞州,李伯玉初名诚。
诚
父荣王希瓐
十二度宗理宗从子禥初名孟
启又名孜
父嗣荣王与芮
十三恭宗度宗子
附:淳熙重修文书式据《绍定礼部韵略》
玄胡涓切悬县泫訇胘眩獧等二十字。
朗卢党切悢烺狼阆浪等二十字。
匡去王切筐眶恇劻迋等十八字。
胤羊晋切酳靷引等十七字。
炅古迥切熲炯耿扃憬等十六字。
恒胡登切峘姮等四字。
祯陟盈切桢贞侦征旌症等十三字。
曙常恕切署抒藷薯树殊遇切竖澎赎属等二十六字。
顼呼玉切旭勖等七字。
煦吁句切昫酗休呴咻等十三字。
佶极乞切姞郅鲒吉其吉切咭等十一字。
桓胡官切完丸院洹汍纨綄芄莞萑鹳苋狟皖垣等四十九字。
构古候切遘媾觏购冓篝韝姤诟逅鸲句雊钩岣榖彀搆够等五十五字。
窅时认切慎蜃等九字。
惇都昆切敦墩邨鹑錞等二十四字。内鹑錞二字并系殊伦切,与淳字同音,不合回避。若作都昆切,即系与今庙讳同音。合各从经传子史音义避用。
扩阔镬切廓郭鞹鞟等十七字。
昀俞伦切匀畇驯巡尚书巡守徐邈读等七字。
绍熙重修文书令
诸犯圣祖名、庙讳、旧讳、【旧讳内贰字者连用为犯,若文虽连,而意不相属者非。】御名,改避。餘字【谓式所有者】有他音,【谓如角徵之类】及经传子史有两音者,许通用,【谓如金作赎刑,其赎字一作石欲切之类。】正字皆避之。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为字不成,御名易以他字。
诸犯濮安懿王讳【让】者,改避。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皆为字不成,其在真宗皇帝谥号内者,不避,应奏者以黄纸覆之。【按真宗谥号,有让德二字。】诸文书不得指斥援引黄帝名,经史旧文则不避。【如用从车从干,冠以帝字,或继以后字,合行回避。自馀如轩冕、轩轾、轘辕、车辕之类,即不合回避。】
第七十九辽金讳例
辽金起自朔漠,其始本无文字,无所谓避讳。《辽史文学传》,重熙十三年萧韩家奴上疏,谓:
“天皇帝之考夷离堇的鲁,犹以名呼。”其不避讳可知也。既占河朔,始习汉文,兼用汉文名字。《廿二史箚记》廿八谓:“金一人二名,其国语之名,便于彼此相呼;汉名则用之诏令章奏。其避讳之法,则专避汉名,而国语之名不避,盖国语本有音无正字也。”然汉名之俗,辽亦有之,不过金自灭辽而后,与宋人接触频繁,适当宋人避讳极盛之时,故金亦受其熏染,其避
讳遂比辽为盛。《大金集礼》廿三载:“大定九年正月省奏,检讨到《唐会要》云:古不讳嫌名,后世广避,故讳同音。今御名同音,已经颁降馀救切二十八字,合回避。”所谓馀救切者,世宗初名褎也。然此犹为御名同音及汉名。据《金史章宗纪》:泰和元年三月,乃并避始祖以下庙讳小字。七月,又禁庙讳同音字。《孙即康传》:“泰和六年,上问即康,睿宗讳改作崇字,其下却有本字全体。
即康乃拟熙宗讳亶字从从旦;睿宗讳宗字从未、尧字从垚;世宗讳雍字从系;
显宗讳允字斜书。”自此不胜曲避矣。不意宋人避讳之毒,乃中于金人。下表所列,限于汉名,其国语之名从略。辽疏而金密,亦可于二表见之。金盖于诸帝之外,并避其所出也。
世次帝号所出汉名举例
辽一太祖耶律氏亿宋庆历三年贺国主生辰使丁亿,更名意。
二太宗太祖子德光改晋天雄军节度范延光为范延广,改光禄大夫为崇禄。
三世宗太祖孙阮
父义宗倍
三穆宗太宗子璟
四景宗世宗子贤宋庆历三年贺国母正旦使李维贤,更名宝臣。
五圣宗景宗子隆绪
六兴宗圣宗子宗真改女真为女直。
七道宗兴宗子洪基宋明道元年贺国母生辰使王德基,《辽史》作王德本。
九天祚帝道宗孙延禧改兴宗重熙年号为重和,姚景禧改名景行。
父顺宗浚
金一太祖完颜氏旻宋绍兴十二年,改岷州为西和州。
一太宗太祖弟晟
三熙宗太祖孙亶
父徽宗宗峻宗峻皇统八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史》误作避宗隽改。
三海陵太祖孙亮
父辽王宗干
太子光英光英改鹰坊为驯鸷坊,改英国为寿国,应国为杞国。
三世宗太祖孙雍初名褎改雍丘县为杞县,雍国为唐国。
父睿宗宗尧初宗尧改宗氏为姬氏,宗州为瑞州,宗安县名宗辅为瑞安,宗国为莱国。
五章宗世宗孙璟张燝改名炜,改景州为观州,改景国为邹国。
父显宗允恭允恭卫绍王允济更名永济,尹安石改姓师,侯师尹改名挚。恭改为敬,宗室思恭改名思敬,白彦恭改名彦敬,改共城县为河平,龚县为宁阳,武功县为武亭。
四卫绍王世宗子永济改永兴县为德兴,永济县为丰闰,济国为遂国,张永改名特立,《中州集》阎咏改名长言。
五宣宗世宗孙珣改郇国为管国,梁询谊改名持胜。
父显宗允恭
太子守忠守忠张行忠改名行信。
六哀宗宣宗子守绪初贾守谦改名益谦。
名守礼
第八十元讳例
避讳之繁,至宋金而极,至元则反之。《廿二史箚记》廿九有元帝后皆不讳名一条。一部《元史》,惟《程钜夫传》言:“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余无所见。钜夫盖生宋世,犹习宋人之遗风,其实元制不全用御名不避也。元武宗名海山,武宗时以海名者至多,试检《武宗纪》已得七人:
一、海都叛王凡八见
二、朵儿朵海太傅
三、塔刺海中书右丞相凡十五见
四、塔海中书右丞凡三见
五、塔失海牙江浙行省河南省平章政事凡三见
六、火失海牙仪凤司大使
七、海刺孙平章政事
其官名之有海字者四:
一、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
二、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
三、称海也可扎鲁忽赤。
四、海外诸蕃宣慰使都元帅,领海道运粮都漕运万户府事。
其他地名及章奏之有海字者,如:靖海县、宁海州【凡二见】、海潜【凡四见】、海道【凡三见】、海东、海贼、海口、海舶、下海、海外诸国等,不一而足,皆见于《武宗纪》。武宗即位诏,开始即有“以文德洽海内”之言,何曾有讳海之事。《元史曹元用传》:“武宗时,元用迁礼部主事,时累朝皇后既崩者,犹以名称,而未有谥号。元用言后为天下母,岂可直称其名。”则当时帝后之不讳名可知也。
唯《元典章》廿八载至元三年表章回避字样,凡一百六十余字。是时去宋之灭,尚十有余年,此等字样,必沿自金人,非元人所创。观其所记注,有“某字系旧式”,“某字近用不驳”之文,则其来历必非一朝。元初诸帝不习汉文,安知有忌讳!
《元典章》廿八又载:“延祐元年十一月,行省准中书省咨,科举事件,送礼部约会翰林院官议得:称贺表章,元禁字样太繁,今拟除全用御名庙讳不考外,显然凶恶字样,理宜回避。至于休祥极化等字,不须回避。都省请依上施行。”
又:“延祐三年八月,中书省札付,礼部呈翰林国史院议得:表章格式,除御名庙讳,必合回避,其余字样,似难定拟。都省仰钦依施行。”此则延祐设科以后,效宋金人之所为。其定制亦只限于全用御名庙讳。若程文海与武宗之名仅同一字,当然可不避。且元帝名皆译音,又不如辽金诸帝之兼有汉名,故元世文书上避讳之例甚少也。
第八十一明讳例
明承元后,避讳之法亦甚疏。据《明史》,随从太祖诸人,有丁玉初名国珍,吴良初名国兴,吴祯初名国宝,胡美初名廷瑞。《胡美传》云:“避太祖字易名。”然终明之世,太祖名字,并未尝避。
沈德符于万历间撰《野获编》,其卷一云:“古帝王避讳甚严,本朝则有极异者。如懿文太子,既有谥号,少帝仍名允炆。建文年号,音同御名,举朝称之凡四年。建文二子,长名文奎,次曰文圭,其音又与炆字无少异,其后章谥号,又犯太祖御讳,抑更异矣。”
《野获编补遗》二又云:“避讳一事,本朝最轻。如太祖御讳下一字,当时即不避。宣宗英宗庙讳下一字,与宪宗旧名新名下一字,士民至今用之。”又《补遗》三:“今禁城北门名厚载,二字俱犯世宗穆宗庙讳上一字。今上皇贵妃郑氏所居宫曰翊坤宫,上一字即今上御名。而内外所称,章疏所列,俱公然直呼,恬不为怪,亦无一人议及之。”
按明律虽有上书奏事犯讳之条,然二字止犯一字者不坐。明诸帝多以二字为名,故不讳也。
《野获编》十三又言:“谥以易名,惟金尚书忠谥忠烈。其后林文俊乃谥文修,陈文德亦谥文恭。若洪熙元年,英国公张辅,其勋号有辅运二字。宣德二年,后父孙忠,其勋号有宣忠二字。隆庆初,给新建伯王守仁诰券,勋号亦有守正二字,则以二名不偏讳也。”
万历而后,避讳之法稍密。故明季刻本书籍,常多作尝,洛多作雒,校多作较,由字亦有缺末笔者。
《日知录》廿三言:“崇祯三年,奉旨颁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庙讳及孝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庙讳,正依唐人之式。”又言:“崇祯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贺烺,以避皇太子名,改名世寿。而光宗为太子,河南府洛阳县及商州洛南县,并未尝改。”据此,则明讳之严,实起于天启崇祯之世。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明一太祖朱氏元璋字国瑞胡廷瑞易名胡美。
父世珍
三惠帝太祖孙允炆
二成祖太祖子棣改沧州之无棣曰庆云,乐安州之无棣曰海丰。
三仁宗成祖子高炽
四宣宗仁宗子瞻基
五英宗宣宗子祁镇正统丁卯,山西乡试经题“维周之桢”,犯楚王讳,考官罚俸。
五代宗宣宗子祁钰
六宪宗英宗子见深初名见淩
七孝宗宪宗子祐樘
八武宗孝宗子厚照
八世宗宪宗孙厚熜张璁正德十六年登第,嘉靖十年始避嫌改名孚敬。
父祐杬
九穆宗世宗子载垕
十神宗穆宗子翊钧钧州改名禹州。
十一光宗神宗子常洛常作尝,洛作雒。
十二熹宗光宗子由校校作较。
十二毅宗光宗子由检检作简。
第八十二清讳例
清之入据中原,与拓跋耶律完颜诸氏同。明人译其景祖曰教场,或曰叫场,清人自书曰觉昌;明人译其显祖曰他失,清人自书曰塔克世;明人译其太祖曰奴儿哈赤,清人自书曰努尔哈赤。译音无定字,无所庸其讳也。入关久,始效宋明人避讳。清之避讳,自康熙帝之汉名玄烨始,康熙以前不避也。雍乾之世,避讳至严,当时文字狱中,至以诗文笔记之对于庙讳御名,有无敬避,为顺逆凭证。乾隆四十二年,江西举人王锡侯字贯案,即因凡例中列康雍两朝庙讳及乾隆御名,未将其字分折,如所云“上一字从弓从厶,下一字从厤从日”者,固已照例缺笔矣;又因庙讳御名,列在孔子讳后,以此大遭乾隆之忌,遽兴大狱焉。当时上谕有曰:“阅其进到之书,第一本叙文后凡例,竟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以讳杀戮多人,真“从来未有之事”。
恽敬《大云山房杂记》二乃云:“陈弘谋乾隆三十二年三月授东阁大学士,始奏请将原名改用宏字。前此扬历数十年,一切奏折书名,均与御名上一字同。”以此见清朝之宽大。俞樾《茶香室续钞》八谓:“御名无不避之理。前此当已改写宏字,惟部册尚未追改,至授东阁大学士,始请将部册改作宏字耳。”俞说是也。
乾隆时,不特清朝庙讳有禁,李廌《济南集》有“汉彻方秦政”之句;《北史文苑传叙》有“颉颃汉彻”之句,馆臣亦遭痛斥,饬令改为汉武。并将此谕载之《四库提要》卷首,使天下知皇帝之尊,百世下犹可为厉也。道咸而后,讳例渐宽。前此二名皆讳,道光后上一字与亲王同者不讳。今故宫中门号有宁字者,当时亦未尽改易,盖国力至此已衰矣。
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举例
清一世祖爱新觉罗氏福临第二子名福全,其始固无所谓避讳。
二圣祖世祖子玄烨以元煜字代,称范晔为范蔚宗,玄武门改神武。
三世宗圣祖子胤禛胤以允字代,明史张佳允、申佳允、
堵允锡,进士题名碑本作胤。改王士禛为士正,又改士祯。
四高宗世宗子弘曆以宏歷字代,改明弘治年号为宏治,改时宪曆为时宪书。
太子永琏永琏《论语》“瑚琏也”,试场不以命题。
五仁宗高宗子颙琰初名永琰简明目录改宋俞琰为俞琬。
《韵目》上声二十八琰改为俭。
六宣宗仁宗子旻寧初名绵寧寧以甯代。
七文宗宣宗子奕
八穆宗文宗子载淳淳写作湻。
八德宗宣宗孙载湉
父醇贤亲王奕譞
九末帝宣宗曾孙溥仪唐绍仪改名绍怡,后复之。
父醇亲王载沣
征引书目略
廿四史廿二史考异三史拾遗
诸史拾遗廿二史箚记十七史商榷
荀悦汉纪通鉴通鉴稽古录
续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史通
新唐书纠缪金史详校东都事略
十国春秋华阳国志邺中记
蜀梼杌齐乘元和郡县志
元丰九域志嘉泰会稽志舆地纪胜
孙庆瑜丰润县记雍正江西通志通典
唐律疏议唐会要五代会要
通志通考礼部韵略
大金集礼元典章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东观余论
四库提要四库全书考证元和姓纂
黄本骥避讳录韩柳年谱帝王庙谥年讳谱
文献征存录姓氏辩误说文
说文系传佩觿唐石经
宋高宗御书石经蜀石经隶释
石刻铺叙集古录跋尾宝刻类编
金石文字记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金石萃编
金石屑邻苏老人手书题跋方言疏证
蔡邕独断崔豹古今注经典释文
李涪刊误兼明书梦溪笔谈
容斋随笔示儿编野客丛书
能改斋漫录老学庵笔记疑耀
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读书记疑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挥麈前录鸡肋篇
游宦纪闻梁溪漫志闻见后录
桯史齐东野语至正直记
野获编大云山房杂记茶香室续钞
老子庄子荀子
淮南子颜氏家训元经
中说朱子四书集注本草纲目
艺文类聚册府元龟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司马光文集
济南集渭南文集曝书亭集
鲒埼亭集潜研堂文集文选
文馆词林唐文粹文苑英华
全唐文东华录南宋杂事诗
随机推荐 (1)上卷 五、吴生 (2)华疯子 (3)第14 回 顾焕章水内拒强贼 伊钦差途中遇旧婢